我的扶贫故事老骥伏枥,奔走在脱贫攻坚

我叫覃智溢,年3月出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根据组织安排,当时是县委政法委综治办副主任的我成为蜂岩镇小河村驻村第一书记。     小河村位于凤冈县南面,距离凤冈县城51公里,曾是贫困村。

从年9月到小河村工作起,我就深知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这项工作责任重大,难度也大,我必须摸准实情。几年来,我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重点走访了贫困户、边缘户、重病户、党员、村民代表、种养殖大户等家庭。还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召开群众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时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想对策和建议。     随着脱贫攻坚的力度越来越大,为尽早解决群众出行、住房、饮水等问题,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在小河村通村通组公路建设、三改三化、危房改造、饮水工程等项目实施期间,我没少跑群众家中、施工现场,有时一天跑上三四次。通过和其他脱贫攻坚全体干部一起努力,最终帮助村子实施通村通组公路60.6公里,完成人居环境改造户,危房改造77户,实施饮水工程32个,解决散户饮水户。群众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出列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小河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创造了良好条件。

产业发展才是群众脱贫致富的落脚点,也是有效巩固脱贫攻坚的关键,小河没有特别稳定成熟的产业,群众意识不够开放,致富带头人比较少。这些情况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找了三个突破点: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二是重点打造旅游业,三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我们首先开始做起了种养殖大户和村支两委干部的工作。多次与种养殖大户进行交流沟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向村支两委干部建议:我们干部开展工作尤其是发展产业不要有畏难情绪,不要怕搞不成;我们对待种养殖大户不要有偏见,不要担心这些人只顾自己赚钱,要相信他们带动群众发展产业的能力和影响力。我们积极组织全村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从年以来,带动烤烟规模种植户16户、辣椒规模种植户13户,累计发展烤烟规模种植亩、辣椒规模种植亩。     我们还组织全村施行“村社合一”,将党建与发展有机结合,目前,全村已建专业合作社6个;他发动贫困户发展种养殖,通过因户施策政策,全村年对65户贫困户进行产业补助,补助资金共计元。为确保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必须让群众深刻树立和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小河旅游资源可挖掘的潜力很大,我和其他干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后,以万佛峡谷旅游开发为契机,线上线下进行广泛宣传,扩大万佛峡谷在周边地区的知名度,逐步打造形成了满足游客吃、住、行、购需求的小河旅游产业链。目前全村从事旅游服务产业超过30户36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突破。

虽然到小河参加工作才两年多,但是小河村35个村民组的路上,我不知走了多少遍,村里哪里有棵树,哪里有个沟,哪个贫困户家有多少口人,情况如何,我都一清二楚。但对家庭我却真没能帮上多大忙,家里的事情都交给了妻子,有时候周末不算特别忙,我就会急着赶回家。因为我很清楚,我能为小河这个大家庭奔忙着,是因为这个小家庭默默的、辛苦的支持着,而且无怨无悔。   自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那一刻起,我忘却年龄,以“年轻”干部的冲劲、老同志的巧劲带领村支两委夺关闯隘,取得了脱贫攻坚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今后,我也会一如既往全身正能量的奔走在脱贫攻坚路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霞整理

编辑李洋

编审陈富强唐正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76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