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
凤冈县进化镇三新组是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共余户余人,有组级党支部1个,党员12人,议事会成员7人。该示范点建设运用“党群直议制”这一群众工作方法,从年10月2日开工到年3月10日工程基本结束,只用了天,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凤冈速度”。
“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村党总支部作为乡村最基层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体。如何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起来,既要做好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也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防止出现“干部干、群众看”“干部急、群众闲”的消极现象?凤冈给出了答案。
示范点附属设施建设
在乡村振兴中,凤冈县紧紧扭住组织振兴这个“牛鼻子”,以“始终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创新探索的“党群直议制”,搭建了干群“连心桥”,铺就了乡村振兴“幸福路”。
凤冈“党群直议制”的主体构架概括为“”:即构建1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基层民主双向议事体系,夯实村民组级党支部和组议事会2个平台,突出基层组织、党员和群众3个议事主体,规范提议、评议、审议、决议4个程序,围绕“发展、法律、道德、风气、和谐”5大核心内容开展议事,通过还权于民,实现群众自己议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事。
群众参与家园建设
议发展是第一要务。随着国家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进化镇运用“党群直议制”工作法,通过镇、村、组自上而下把三新组申报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的想法传递给了临江片区支部书记龚德明,这位66岁的老支书立即找三新组组长龚德琴商量,两人一拍即合。
镇村干部现场指导(进化镇供图)
龚德明通知了5名党员代表,龚德琴通知了7名组里的议事会成员商议,大家都举双手赞成。形成决议后,大家又请来专业的规划设计师,帮助他们描绘了6个大项乡村振兴蓝图。后来,又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会,大家热情高涨,一致赞成。大家还主动打扫干净房前屋后的卫生,拆除乱搭乱建,规范院落菜园等,请镇村领导考察后向县级申报示范点建设。获批后,他们描绘的6个大项的乡村振兴蓝图变成了更加精细的23个小项。
示范点建设一角
示范点建设项目落实后,年10月2日,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振兴战在三新打响,村民们自发捐资了0多元,热热闹闹的举行了开工仪式。3.6公里的产业路首先排上议事日程。解决占地补偿是一个难题,三新组运用“党群直议制”,通过召开一次议事会和两次村民代表大会,自行解决了占地补偿金,名村民以每人元的标准分担了元的占地补偿金。用村民龚德喜的话说,“大家的事自己作主,在占地补偿上可以说做到了绝对的公平,连刚出生几天的娃娃也要占一个人头分担占地补偿金。”
组长龚德琴介绍示范点建设情况
随着施工队的入场,如何保证施工秩序和工程质量?三新组运用“党群直议制”,成立了由党员、议事会成员组成的12人的工程质量义务监督组,参与由业主方、设计方、村委会、施工方组成的施工技术交底会,每天两人一班全脱产在工地上开展工作,监督工程质量的同时负责指引施工边界、联系群众及监督施工安全工作,保证了施工进度和质量,没有发生一起矛盾纠纷。
乡村振兴,产业是首要。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村集体经济,三新组通过“党群直议制”,立足资源禀赋和“有机临江米”品牌优势,成立了贵州香临三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变水稻散户种植为抱团发展,变各自为政为按有机标准化生产,组内78户农民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探索出“有机稻+油菜”“有机稻+鸭”“有机稻+鱼”等多种套种套养模式,规划有机水稻种植面积余亩。
党群直议议出乡风文明
随着示范点基础设施及农房的极大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农民精神风貌大为提升,内生动力得到增强。为了感谢党和政府,龚光勇、苏明贵等21名村民共捐资元在广场上修建了旗台,升起了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为了传承仁孝文化,村民们自发捐资1元,为22位60岁以上的老人发红包,并通过“党群直议制”结果,挂牌评选10户“尊老爱幼、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家庭。为倡导大家爱护环境卫生,又通过“党群直议制”用群众语言议出了“柴草落叶撸哈、房前屋后扫哈、板板方方堆哈、锅碗瓢盆洗哈、家具电器摆哈、衣服被子叠哈、鸡鸭鹅狗关哈、破破烂烂收哈”的“八哈准则”。
党群直议议出组规民约
进化镇党委副书记王尚昆介绍,“党群直议制”把事关三新组乡村振兴的一切事务的协商、决定、执行等权利交到党员群众手中,通过“直议”使党员群众由“被动作主”变成“自觉作主”,实现外力拉动向内力引动的转变,让村党组织始终成为群众坚强的领导核心和解决所需所盼的“主心骨”,保障了基层党组织的主张与党员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
凤冈“党群直议制”曾荣获全国群众工作典型案例三等奖,创新了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提升了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进化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主任、三新组乡村振兴工作专班负责人龚德平说:“通过‘党群直议制’,仅三新组在年就召开了36场党员群众会,发动群众筹资余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建设,撬动户群众自筹资金万元用于农房建设,天就改变了一个村庄的面貌。”
凤冈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饶云
编辑安荣波
编审夏艳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