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遵义市新冠肺炎疫情时刻牵动着众人心弦,无数医护人员踏上“逆行”之路,这其中,有这么一位青年党员发展对象,医院。 她叫任珊,23日到达遵义市区核酸采集点后,没有任何犹豫,她与采集队伍其他成员第一时间投入到“战斗”中去。
时至今日,任珊已经坚守了两个日夜,采集了无数份核酸。 时间拉回10月19日,遵义市汇川区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当时任珊正在凤冈县委党校接受发展对象培训学习,她看到消息医院请缨申请去往遵义支援,但由于请战医务人员众多,医院决定让她先完成党员培训。 10月22日,得知要抽调第二批医务人员奔赴遵义支援核酸采集工作,任珊再也坐不住了,又一次递交了请战书,强烈要求参加医疗队支援遵义市区。
再三考虑后,医院党委被任珊的执着打动,把她列入援助遵义医疗队人员名单,与医院11名医疗队员驰援遵义市区。 从加入医疗支援队伍到收拾行装出发,短短5个小时时间,任珊简单收拾了行李,向正在熟睡的儿子“道别”,拿上行医院集合。 10月23日早上八点半,凤冈县第二批医疗队伍准时出发前往遵义支援核酸采集工作,任珊也在其中,她与其他医护人员一道踏上了“逆行”之路。
十月的深秋,晚上九点,室外最低气温只有6度,伴着刺骨的寒风,任珊与其他医护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仍在继续。 “请您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不要紧张,几秒钟就好了。”核酸采集点上,任珊试着通过交流让群众放松心情,以便顺利采集到鼻咽拭子标本。 这样的话,任珊已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取棉签采样、装进试管……这样的动作,同样不知道做了多少次。
但尽管嗓子已经沙哑,胳膊已经酸痛得抬不起来,任珊也没有一丝抱怨,一丝懈怠,依旧持续进行着一次又一次核酸采集。 其实,在医院支援遵义市区医疗队中,像任珊一样战斗的青年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个,她们无一例外,全都主动请缨申请前往遵义支援抗疫,体现了白衣天使那份职业担当,疫情当前,敢于冲锋在前的无畏精神。
通讯员苏梦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洋
编辑吴浩宇
编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