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7个产区28万亩春茶飘香

                            

十指尖尖采茶忙

引得蝴蝶翩翩飞

引得蜜蜂嗡嗡

.....

茶林里飞出了一对金凤凰

这首《茶山情歌》,唱出了采茶时节茶山上的欢乐场景和丰收的喜悦。

才采清明茶,又采谷雨茶。时下正是贵州大地采摘谷雨春茶的大好时节。连日来,都市新闻记者在贵阳市郊区的开阳、清镇、乌当、修文等茶叶主产区看到,各地茶叶基地到处都能看到工人忙碌采茶的身影,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茶叶丰收年。

清镇市

打造立体式茶产业

记者日前在清镇市站街镇猫场村沙井千亩绿茶种植基地看到,一群茶农穿梭在基地里采摘茶芽,不时传出欢快的采茶歌声。

该基地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发展绿茶种植,群众采茶按每斤茶青50元价格采摘,每人每天收入—元不等,全年累计带动每户增收约元。

据悉,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茶已成为清镇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加工茶叶达吨。

如今,清镇茶叶种植从农业环节逐步扩展到茶旅体验、茶文化传播、茶叶品牌建设、茶叶种植和制茶人才培育、茶艺交流等多个环节,不断增加清镇绿茶产业发展的品牌附加值,致力打造立体式茶产业。

乌当区

茶园鼓了村民的口袋

春回大地,新芽吐翠,又到一年采茶季。近日,在贵阳市乌当区百宜镇拐比村的一个茶园,茶农正忙着采摘春茶,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天气暖和,我们3月13日就开始采茶,比往年提前了10多天。今年外出打工的村民少,为我们茶园用工提供了便利,开园采茶的第一天就有80多人,是往年的3倍多。”茶园负责人说。

据了解,目前拐比村有51户农户种茶,茶园面积达余亩。不仅让荒山变绿了,也让村民的口袋变鼓了。“茶园一开园我就一直在园里采茶,采一斤茶青有40元收入,一天采两三斤不成问题。去年,我光是采茶就挣了多元。”村民吴维敏说。

据悉,去年这个茶园带动周边村民务工3万人次,村民共获得劳务费80万元。如今的拐比村,数千亩茶园郁郁葱葱,成为青山之间的一道美丽风景,也成为满载村民希望的致富产业。

开阳县

富硒茶成为特色优势产业

近日,在贵阳市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一个茶园内,茶庄管理人员用今年首批翠芽招待远道而来的顾客,一股浓香弥漫开来,春来“第一口茶的味道”香飘室内。

据了解,开阳县地处黔中腹地,目前全县已建成茶叶基地17万亩,年产干毛茶余吨,富硒茶成为开阳县重点发展的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正加速形成“以茶带旅、以旅促茶”的发展格局。

春天的茶山绿意浓浓,茶园里青翠欲滴,茶香扑鼻。开阳县龙岗镇坝子村的一家茶园,与农户形成利益联结共同发展茶产业。一位采茶工人告诉记者,在这里采茶的工人每人每天采茶达3斤左右,每天有元左右的收入。

目前,该茶园已成为集茶叶生产、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精准扶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旅一体化园区,茶叶总面积0余亩,年产茶叶余吨,每天可解决农户就业达余人。

据悉,开阳99.91%的土壤富含硒元素,平均值为ug/kg,为全国平均值的2倍,是全国少有、全省唯一的天然、适度富硒区域,是贵州贡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开阳富硒茶”的优秀品质,斩获“中国十大富硒品牌”、“中国富硒好茶”、“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斗茶大赛优质奖”、“贵州绿茶杯一等奖”等多项殊荣。

修文县

茶园成为农旅一体化特色产业

记者日前在贵阳市修文县六屯镇陆丰村一个茶叶基地看到,茶山、田园、民居,美丽乡村入画来。慕名而来的一群游客结伴在陆丰湖畔垂钓。男人们一边品着今年的春茶一边钓鱼,女人们或放声歌唱或拍抖音或赏花或体验采茶乐趣,孩子们或飞奔嬉戏或借春风放纸鸢。

“今年,为满足游客的需求,我熏烤了很多腊肉和香肠,还应季准备了豆花、腊肉、椿菜、腊菜、茶芽炒鸡蛋等农家美味招待客人。”陆丰村茶园负责人说。

在茶园里,该村多名采茶工人十指翻飞正抢采春茶,每人每天工资多元,制茶师一天薪酬0多元,茶产业让村内10多户贫困户摆脱了贫困,年收入近10万元。

该基地多亩茶产业,美了乡村富了民,村民家门口就能挣钱,实现了一代新农人的梦想。

“去年避暑高峰期,我的茶园房间爆满,两个月的时间我的毛收入就达60万元。老百姓养的土鸡、种的瓜果蔬菜不愁销路。村里有8人作为我长期的服务员,工资每月不低于元。茶产业已经成为我村农旅一体化特色产业,今后还将发展养老健康产业。”茶园负责人说。

记者从贵阳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全市茶叶基地主要分布在开阳、花溪、清镇、乌当、修文、观山湖、息烽等区县。年,全市茶园面积达2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3万亩,干茶产量达1.49万吨。

稿源:贵阳发布

延伸阅读一

贵州茶:一片小叶子,一个大产业!

今年一季度,贵州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贵州全省茶叶产量2.28万吨,茶叶产值84.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9%、18.4%,实现“开门红”。

茶,在贵州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年,贵州凭借着万亩茶园,茶叶产量超40万吨,产值亿元,茶产业辐射带动万人,涉茶人员年人均收入过万元。

图片来源网络

自铜仁江口县推进茶产业标准化生产以来,全县茶叶的产量与质量不断提高。今年,江口县农业农村局派出茶叶技术员指导后,干茶年产量有望突破余斤。

近年来,铜仁市德江县平原镇把白茶等绿色生态产业作为全镇主导产业来抓,今年预计春茶下树量51万斤,产值近万元。截至目前,全镇共发展白茶种植12亩,覆盖14个村和社区。

图片来源网络

而依托村里天然的4万株古茶树资源,贵安新区栗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鱼雅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展开合作,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助推全村茶产业发展,带动农户脱贫增收。

贵州处处是茶山,茶山处处出好茶。

从面积上看,截至目前贵州全省茶园面积万亩。(其中投产面积.7万亩)

从环境上看,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低北纬,同时,贵州大部分地区四季云雾弥漫,这些都正好适合茶树的生长习性。

图片来源网络

从品质上看,贵州加大推进绿色防控,提出“宁要草,不要草甘膦”为世界送上一杯干净茶。年全省草甘膦等除草剂抽检中,茶叶合格率达%。

高品质让贵州茶赢得了好口碑。年,贵州茶共出口到了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据贵阳海关统计,截至年11月30日,共检验检疫出口茶叶超过3吨,出口金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茶叶成为贵州第一大出口农产品。

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贵州绿茶独一无二的品质特点:“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

好茶不怕烫,干净茶不用洗。

好茶自然也需要好的冲泡方式,让茶香更加四溢,贵州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教消费者泡好一杯贵州茶。

图片来源网络

多年来,贵州茶人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贵州冲泡”,将贵州茶的冲泡技巧浓缩为“高水温、多投茶、快出汤、茶水分离、不洗茶”“贵州冲泡”十六字诀,把茶叶冲泡从充满仪式感的茶席,带入寻常百姓家。

茶在高温水的的冲击下,散发出令人愉悦的香气,氨基酸和茶多酚被大量浸出,而多投茶、快出汤、茶水分离可以使呈鲜甜味的氨基酸和呈涩味的茶多酚比例协调,茶汤更加鲜爽甘甜、不苦不涩,既有浓度,又有厚度。

“贵州冲泡”的推广也在促进“贵州制造”的提升。既是对消费者的质量承诺,也是对茶企坚守质量底线的要求。

4月17日,贵州公布批准《贵州茶叶冲泡品饮指南》为贵州省地方标准,以贵州绿茶为主,兼顾六大茶类,对冲泡时的茶叶、用水、茶具的选择提出了要求,对冲泡的程序进行了规范,对冲泡中水温、茶水比和冲泡时间的参数进行了合理建议。贵州标准的出台,正是一份贵州自信,一份贵州茶,生态茶,干净茶的自信。

4月18日,年全省春季斗茶大赛系列活动在贵阳启动。只春茶同场PK,百姓们乐闻茶香品茗美好,茶人们更加兴奋于时隔5年后贵州春茶斗茶再次开启。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告诉动静记者:“再次重启贵州春季斗茶大赛,就是为了在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的关键时候,通过举办大赛发挥贵州春茶的优势,促进全省茶企提升春茶制作品质,增加附加值,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如今在贵州,规模化、标准化、有机化等标准化的种植方式和生产加工,推动着茶叶产业健康发展,远销各地的贵州茶也成为了拓宽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春夏秋三季可采的茶青使得茶农们有了更多的收入,冬季还可以管护茶园务工。一年四季都可从茶园中讨生活、奔小康,茶农们向着富裕的生活就能够走得再快点,步子迈得再大点。

图片来源网络

贵州茶产业是覆盖了万茶农的民生产业,许多茶农依靠一片小小的叶子成功脱贫,贵州茶产业可以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的深刻践行和生动体现。茶产业是绿色的产业,更是广大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产业。

稿源:贵州广播电视台

延伸阅读二

趁春光正好来贵州品茶——年贵州春茶大众品茗活动侧记

“有一个神奇的地方,高山青绿水长,云滔滔雾茫茫,酿了茅台酿茶香,绿宝石韵味长,湄潭翠芽吐芬芳,遵义红暖心窝,都匀毛尖气清爽,都说品茶品文化,我说还要添健康,一生相会贵州茶……”

在年贵州春茶大众品茗活动现场,一首悦耳动听的《贵州茶香》,让人深刻地领略到贵州茶的无限魅力。

4月18日至19日,年贵州春茶大众品茗活动在贵阳举行,来自全省各地41家茶企齐聚南明河畔,盛情邀请市民前来畅饮一杯干净茶、生态茶、有机茶、绿色茶。

“不论什么价格的茶,什么品牌的茶,什么种类的茶,只要想喝,都可以沏上一杯。”省茶叶专班常务副班长雷睿勇对现场市民说。

都匀毛尖、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雷山银球茶……一款款贵州特色茶,让现场的市民享受到了一场视觉盛宴及味蕾盛宴。

“贵州茶富含硒、锌等有益微量元素,干净营养,很好喝。”贵州凤冈县仙人岭锌硒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亮民说,贵州茶的“干净”,看似简单的评价,却很好地诠释了贵州茶人的良心。

“青山环侧一汪水,明镜清风一景城,极品茗芽仅是春;一杯春茶,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这就是水城春。”贵州凉都水城春茶叶股份公司销售经理叶芳简短生动的描述,让现场市民感受到水城春之韵。

“贵州绿茶外形翠绿、条索紧细、香气高扬,汤色黄绿透明,耐冲泡。”普安县细寨布依人家茶叶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岑莎莎向围观市民介绍。

“我喜欢喝都匀毛尖,我家老伴喜欢喝凤冈锌硒茶,只有一样来一斤了。”从朋友那里得知南明河畔正在举办茶展,年满50岁的张阿姨特意大老远赶来买茶。

“哇,这是什么呀?”“这是茶籽化石,迄今世界唯一的百万年茶籽化石。”步入甲秀楼中小院子,许多市民正在围观一个真空玻璃罐,并纷纷拍照留念。

来到甲秀楼西南侧立面及伸向河中大平台——雷山银球茶展示区,只见两名苗族姑娘的手臂缓慢地举起落下,取器、选茶、提壶、翻杯、冲泡……观众争相拍照摄像,一同感受着茶道之美。同时,盛装的苗族姑娘两人一组、三人一组现场称重、揉捻的制作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

“我们祖祖辈辈制作银球茶,跟苗族银饰有着一定渊源,雷山属于高海拔地区,茶叶手工揉捏成一个球的形状,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制茶的桌子也有一定的讲究。”雷山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银球茶第三代传人毛鹃向市民介绍了雷山银球茶工艺发明。

穿越小桥,沿着河畔,来到制茶展示区,眼前一番制茶忙碌景象。

制茶大师牟春林、欧平勇、刘建辉、张子全以及年青一代的制茶专家潘科、杨小琴现场为大家展示民族民间炒茶技艺。

“学茶、制茶、泡茶、卖茶、喜欢茶……因为喜欢,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专业。”首届中茶所品茶评茶师咨班评茶师杨小琴向市民讲述了自己10年的茶业生涯。

在活动现场,一位参展市民说:“贵州是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也是茶叶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茶产业历史悠久,自古就有‘茶出黔中’之说。”一番情真意切的话语,道出了爱茶人的茶情。

贵州茶,美誉无数——

据有关资料记载,都匀毛尖茶在很早以前又被称为鱼钩茶,是一种高档的手工绿茶,早在年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酒同获金奖。年被毛主席命名为“毛尖茶”。于是就有了“北有仁怀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的美誉。

石阡苔茶,历代贡茶,被誉为“茶中味精”,周恩来总理亲赠“茶叶生产,前途无量”锦旗,两获“世界绿茶评比”金奖,现在也是当地脱贫的主要产业。

……

贵州茶:贵在山,贵在水,贵在绿。趁春光正好,请君来饮茶。

稿源:贵州人大

延伸阅读三

茶香贵州|南明河畔茶香四溢—年贵州春季斗茶大赛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人间四月正芬芳,尤有黔茶香。”谷雨将至,4月18日上午9点,年贵州春季斗茶大赛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南明河畔的贵阳地标建筑--甲秀楼隆重举行。省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王秉清主持仪式。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慕德贵在现场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按照全省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的要求,抢抓春茶生产关键时间节点,只争朝夕,主动作为。比采茶的效率、斗加工的品质、搞名人代言、县长带货直播、让大众品茗消费,从基地生产到市场销售,从茶文化到茶产业,从线下到线上,全产业链提升茶产业发展质量,让发展红利惠及更多的农民。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强宣布年贵州春季斗茶大赛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茶叶协会会长禄智明为三位贵州茶星大使贵州新闻联播主播景伟健、“贵州双响炮”张天军、抖音网红毛馨悦颁发荣耀证书。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宣读贵州茶文化名誉大使名单。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介绍全省采茶技能竞赛和年春季斗茶大赛活动情况。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年贵州春季斗茶大赛专家评审组组长潘科代表评审专家组宣誓,贵定凤凰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建萍代表参赛茶叶企业宣誓。

来自全省41家茶叶企业带来刚生产出的春茶在南明河畔进行为期两天的品茗展销。

本次斗茶大赛以“绿色标准传承创新”为主题,自4月初启动以来,得到了全省各地的积极响应,各地分别组织了初赛。4月17日,贵州春季斗茶大赛专家组评审会举行。

为促进茶青下树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更多茶农增产增收,检验我省茶园管护水平,自4月10日开始,在全省44个茶叶主产县开展双手采茶技能竞赛,各地选送的45名优秀采茶技能选手将于4月26日在贵阳清镇市红枫山韵茶场举行省决赛,并举行贵州春季斗茶大赛颁奖仪式暨年全省采茶技能竞赛颁奖仪式。

据悉,贵州春季斗茶大赛还将举办“我有贵州半亩茶”网络名人代言贵州茶活动线上推广,贵州春季斗茶大赛金奖茶王拍卖等系列活动。

稿源:贵州广播电视台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81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