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南端的天桥镇漆坪村素来被称为“小西藏”,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地理条件曾使这里成为市级深度贫困村。以前,村民们深受产业发展上的桎梏,生活苦不堪言。 但就在近几年,通过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村子的面貌开始变好,各类产业进驻,路网修得四通八达,村民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
漆坪村地貌
在此基础上,年10月,由漆坪村党总支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的土地“三金”产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在亩荒坡上发展茶产业,村民的增收渠道又多了三项。 具体是哪三项?该如何调动村民积极参与,实现增收?在这个问题上,既是漆坪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又是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的喻朝强给出答案。 “‘三金’是指务工薪金+土地租金+土地入股股金,三种模式并举,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茶园运作下,村民就能实现三种收入。”喻朝强说。
亩茶园里,村民务工场景
喻朝强介绍,起初,开了不下30次群众会才得以说服村民同意将土地租借出来。期间,村支两委又发动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带头干的办事风格,大家的顾虑才打消。 由此,“三金”茶叶发展模式成功运作起来。 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在科学发展观念指导下,漆坪村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已支付村民在茶园基地务工工资累计达50余万元。 在这方面,村民罗凤是实际受益者之一。 “我今年在茶园务工也就近两个月时间,就挣到多元钱,肯定是相当满意的,同时,我还将8亩土地租借给村里,第四年时间,就能收取土地租金、入股股金,反正土地也是荒着,利用起来更好。”罗凤谈及“三金”,眼里充满光芒。
罗凤在茶园务工
三年期至后,漆坪村亩茶叶覆盖下的多户村民每亩土地将获取元钱租金,以此类推,按照每年每亩土地租金递增50元钱,加上村民以每亩土地保底收入元钱作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股金,茶叶收益后,又能得到合作社50%的联结利润、20%利润分红给入股土地的农户,30%利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真正做到了村民与村集体双创收。 届时,这里的村民将有一笔可观收入。 此外,漆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还采取以短养长模式,在茶园套种辣椒,实现了土地收益期平稳过渡。
茶园里套种的辣椒
现在,漆坪村亩茶叶马上进入冬管期,很多村民表示,又能务工增加收入了,且这些长在山坡上的茶叶长势良好,绿油油的与曾经光秃秃的荒山坡形成巨大反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洋
编辑杨伦丽
编审陈富强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