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入冬,乍寒还暖。
围坐在火炉旁聊起今年的丰收账,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三新村民组组长龚德琴,这位35岁的农家妇女格外开心:“30亩水稻收入了10余万元。”
乐在她心里的,不仅仅庄稼。房子换新了,厕所改了,厨房改了,污水集中处理了,路灯亮了,卫生干净了,村庄变美了。村民的心,也变顺了。
短短一年多时间,这个户人家的小村庄,在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过程中,好一个“情”字了得。
这份情,缘于珠海与遵义、珠海市香洲区与遵义市凤冈县,缘于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年9月,三新组和同村的秀竹组被列入省级乡村振兴建设示范点,其中珠海市援建资金万元,项目涉及两个村民组户人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稻产业发展。相隔多里的山海情,在凤冈与珠海间两地牵手。
深得其惠,三新人懂得点滴之恩。年1月21日,要过春节了,龚德琴思来想去,一定要代表村专业合作社写信表达心意,把三新的变化告诉那些远在大海边的珠海人。那天晚上,一封不到字的感谢信,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她写了好几遍,字迹工工整整,情感恭恭敬敬。有村民建议她到打字店打印说“字好看一点”,她坚决不,“字写得不好,但表达的心意更真情点。”
信中,龚德琴写到:“非常感谢香洲区的帮助,让我们贵州小山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提升了我们的产业,凝聚了我们的人心,振奋了我们的发展信心......热忱欢迎来三新做客,我们是永远的朋友、家人......真诚的祝福:新年快乐!阖家欢乐!”
第二天,她从镇党委书记蔡文军那里要到与进化镇结对的珠海市香洲区梅花街道办事处办公室主任的地址,把信装进信封,还有平时拍摄的水稻春天、秋天季节的照片,放进斤重的米袋里,准备一并寄出去。
没想到,因疫情影响,快递公司说寄不了。她很失落。
几个月过去了。信还在,情还在。5月24日,香洲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一行人来到三新回访,与村民亲切座谈。贵客来了,摆上水果、瓜子、荞皮。情急之中,龚德琴说起写信的事,当场拿出那封信念给在场的人听,大家感到意外也很感动。那一刻,山与海,心连心。
“心意表达了,心情舒畅了。”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龚德琴至今仍激动开心。
时间慢慢向前走,三新天天向美变。随着示范点项目建设逐步完工,如今的三新人奔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一路唱着新时代幸福的歌谣。最美人间四月天,更让三新人没想到的是,年4月,珠海市万元帮扶资金,再次落地三新组亩优质水稻示范项目,旨在进一步提升临江米的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村里成立不久的“贵州香临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其名称取意把“香洲”与“临江”紧紧地连接起来。一粒小小的米,浓缩了“珠遵协作”几多情怀。
金秋稻谷香,新米寄情浓。年9月12日,龚德琴又一次提笔,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写了一封两页纸的“千字文”感谢信,另外再抄写一封,分别装进一袋40斤和一袋60斤的米袋里,通过快递寄往珠海市香洲区政府办和香洲区梅花街道办。这一次,她如愿了。
窗外,干净的沥青路连着家家户户,灰瓦白墙的黔北民居站立在秋后半黄半绿的田畴间。远远望去,这个小小的村子,如一幅山水画,着意山海一往情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其伦
编辑 李杰
二审 吴浩宇
三审 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