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结识这位孤寡老人,始于年5月。 按照凤冈县脱贫攻坚指挥部龙泉战区的安排,我负责帮扶龙泉镇柏梓村大山组一户姓石的贫困户。
这户贫困户的情况如何?为啥被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予以帮扶?该如何帮扶,才能让他如期脱贫?带着这些问题,我首先走访了该村的安支书。
听了安支书的介绍,我顿感压力巨大。原来,这户贫困户就只有一位姓石的孤寡老人。他居住的房子十分破烂,生活用水用电得不到保障,环境卫生特别差。“看来,得费时费力费神了。”我静静地思索着。
接着,我走进了石老人的家。一进家门,我就被眼前的情景吓懵了:老人少言寡语,脏衣服、脏鞋子看似从来没洗过,四处散乱放在地上。
我开始慢慢地与老人交谈,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样,引导老人向我倾吐心里话。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后,我给老人分析其面临的困难和致贫原因、解决办法。然而,我的苦口婆心并没有打动固执的老人。
第一回合败下阵后,我就坚持每周走访,给他讲解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与他共同探讨脱贫致富的路子。其间,我还组织班上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对老人进行慰问,让他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他改变生活和环境的信心。
看到老人破破烂烂的房屋,我协助他申请并获取了3.5万元危房改造资金,使其房屋得以改造。我还帮助他申请到了“特困户”待遇,并出钱为其购买电路设施,请师傅完成安装。
另外,我还出资为老人购买、运输水泥和石粉,完成了连户路的修建;出资购买抽水泵、电线(水管为村里提供)为其安装了自来水。走访期间,我多次出资购买米、油、菜,亲自下厨为老人烹制可口饭菜,与其一起就餐,共话脱贫事宜。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帮扶终于融化了这位孤寡老人心中的那块“坚冰”。慢慢地,他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并付诸行动,一改以前的生活习惯,衣裤、鞋子、被子及环境的脏乱差得以彻底改变。随之而来的是,他以前的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变成了现在的常带微笑、乐于交流。
村支两委现场督导,对我的帮扶措施和所取得的成效十分满意。“这个‘老大难’,聂老师能够把他的思想改变,从被动变为了主动,的确不简单!”村干部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聂世飞,凤冈县第二小学教师,年5月起帮扶龙泉镇柏梓村大山组的一户贫困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洋整理
编辑胡耀元
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