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谢宛霏实习生张桢桢“老爸,我想你了,今年过年回家吧!”“要得!你在家里也要开心点,听到没得?”“听到了,你在外面工作辛苦了!”……国庆这天,11岁的贵州女孩王魏佳拨通爸爸的视频电话,望着屏幕里的彼此,一句话还没说完,电话两头的声音都已经变得颤抖。王魏佳的爸爸目前在广东务工,兄妹五人由爷爷奶奶抚养。一直以来,爸爸只有借着春节假期才能回家待上几天。圆满温馨的家庭是一家人的安心所在,但对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的许多留守儿童来说,与父母温暖相拥却是他们最期待的新年礼物。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造就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为建立留守儿童安全监护网,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创办“童伴计划”项目,以“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为项目模式,通过一位“童伴妈妈”和一个“童伴之家”,解决福利递送的“最后一米”。身为王魏佳“童伴妈妈”的凤冈县龙泉镇凤翔社区的杨兰坐在孩子身边,听着父女俩的对话,一次次动容地拭去眼角的泪。杨兰曾经在当地居委会的公益性岗位任职,在工作过程中,她深谙当地儿童受教育的欠缺,这些家庭的原居住地交通条件闭塞,生活水平通常十分低下。“孩子们在老家时,只能干些放牛、赶鹅、割猪草的农活,他们接触的新鲜事物是非常有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父母的这块“拼图”,许多留守儿童不禁萌生自卑心理,如若难以得到纾解,孩子便会变得内向寡言,甚至会酿成心理问题。凤冈县何坝镇凌云村的“童伴妈妈”欧兰兰在一次基础走访调研中,一户家庭的两姐妹为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幼年丧父使两姐妹性情大变,她们见到熟悉的人不敢打招呼,平日里也总是躲避旁人,踽踽独行。“第一次家访时,她们竟然头也不回,背着书包就溜进了房间。”欧兰兰回忆道。两姐妹的怪异举动,让欧兰兰意识到她们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她向两姐妹的亲人询问她们的基本情况,并得知她们的爱好是做手工。欧兰兰便带上一些手工材料,作为礼物送给两姐妹,这一次,她们并没有躲避,而是面无表情地摆弄着手工材料。欧兰兰将她们的改变看在眼里,每次上门家访都会带些新奇的东西,去打开与她们沟通的“大门”。“渐渐的,她们的性格也开始发生改变。现在小妹妹已经像‘跟屁虫’一样,‘嬢嬢,你去哪?你要去干嘛?’地主动询问了。”作为拥有两个孩子的妈妈,除了细心洞察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以外,欧兰兰还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