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状白癜风会自逾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230927/w6go8wc.html“哞哞哞……”清晨,沉睡了一晚的凤冈县新建镇桥塘村乾坤林场在一声声牛的叫唤声中醒来。迎着朝阳,村民黄飞正赶紧将牛赶出来在林间放牧。据他介绍,年他就开始从事肉牛养殖,为了把牛饲养好,他苦学深钻,到处学习养殖技术。几年下来,肉牛养殖规模上来了,年存栏量30多头,出栏15头。“我们早上把牛赶到树林里面去,下午赶回来喂一餐。林下养牛减少了我们饲养成本,牛把牛粪拉在树林里面,又滋润了树木和草地。我们二、三月份开始养牛到十二月份出栏,每头牛可以长到斤左右,一头牛除开成本赚万把块钱是没问题的。”新建镇桥塘村村民黄飞高兴地说。原来,黄飞返乡创业主要是得益于当地“牛人”王美贵的示范带动。今年53岁的王美贵是村里有名的养牛能手和牛经纪人,他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年6月,与村民们联合成立了桥塘村生态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林下养牛。并从挑选幼牛的品种、体质及喂养、管理、防疫、销售等方面全程指导,实现肉牛养殖从养到销全程无忧。如今,合作社社员已从刚成立时的5户发展到13户,养殖规模达到头,合作社年纯收入余万元。“我们合作社有个规定就是分散经营、统一管理,目的是降低养殖户的成本,降低养殖户的风险,让周边农户都能够参与养牛,走上养牛富裕之路。”新建镇桥塘村生态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美贵说。近年来,桥塘村依托林地自然资源优势,采取林下放养加圈养的模式,不仅节约了养牛成本,还促进了肉牛养殖规模化。同时,草料过牛腹后产生的有机肥,又能及时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生长。村民们在放牧时也进行了巡山护林,既保持了生态“含绿量”,又增加了产业“含金量”。“我们桥塘村生态资源特别好,林地覆盖面积达到了70%,特别适用于我们发展生态养殖,主要是‘以林养牛、以牛护林’,利用林下经济发展养牛让我们的林地也更加肥起来,使我们有一个美好的生态,群众的收入也得到了更大的提高。”新建镇桥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勇说。目前,新建镇桥塘村有生态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注册肉牛养殖场23家,肉牛存栏余头,其中能繁母牛头,种植牧草余亩,合作社年纯收入余万元,带动周边群众余户养殖肉牛。“新建镇始终坚持将肉牛养殖作为全镇主导产业之一,在稳步推进肉牛产业的过程中,坚持品种改良,抓产业升级利长远的路线,坚持走‘母牛本土化、商品牛杂交化’的路线,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创新发展林下肉牛养殖,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局面,同时也拓宽了群众的增收门路。”新建镇副镇长黄浩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传娟编辑吴传娟二审吴采丽三审赵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