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27°黔地标》诞生10年矣。十度春秋,砥砺前行;风华正茂,揽月摘星。生于贵州,我与黔贵大地上这一文化品牌的相知相遇相识,则只有短短4个年头,未免有些许憾意。之前的那些年里,为稻粱谋为衣食计,辗转于各地奔徙于各方,与《贵州日报》曾有过短暂的别离与失联。直到年下半年,一个偶然的时机,我才看见党报的这一新鲜面孔,当时就被它新颖别致、朴素大方的版面抓住了眼球。作为省报文化周刊,《27°黔地标》不仅版面活,办刊方式也活,不论是27°黔地标读书会各类线上分享会,还是天眼新闻文化频道的各类征稿,比方有关抗疫、春节记忆、冬季旅游等一系列的征文活动,都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时代主题,展现时代风采,唱响时代主旋律,始终立足精神领域制高点,引领广大读者崇德向善感恩向上,激发广大读者正能量。文化周刊扎根贵州,面向全国,除了拥有一支庞大的读者群外,还拥有一支庞大的作者群。就像悉尼歌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纽约自由女神像、上海金茂大厦是一个地方的地标性建筑一样,《27°黔地标》就是广大读者和作者的精神和文化的地标。《娄山关》是《贵州日报》的老牌文艺版,其间增设过《七色花》文艺版面,也改版成《娄山关月》,时值融媒体时代,又精心打造出了27°黔地标读书会、天眼新闻文化频道等多形式平台。几十年风风雨雨,一代又一代报人、编辑老师,辛勤躬耕,倾情浇灌,培桃育李,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路走来,改变和扩充的是版面或传播形式,不变和葆有的永远是那一颗初心。十年一剑,霜刃已试,锋芒已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一名读者和作者,在这个有着不同寻常的日子里,我衷心地祝愿《27°黔地标》的明天更加美好。作者简介冉龙江,凤冈县何坝镇凌云村人,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文/冉龙江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赵怡文字编辑/向秋樾视觉编辑/向秋樾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