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十三五到遵义当一个幸福农民

                            

11月18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召开。会上公布了《年中国茶叶经济百强县榜单》,遵义四地上榜。其中湄潭县位列榜单第1位,荣获“十三五茶业发展十强县”榜首,凤冈县位于榜单第6位,正安县、余庆县分列榜单第62位和第72位。

▲茶海之心

茶产业发展风生水起,让生态、有机、绿色、干净成为了遵义的“代名词”,让一座座绿水青山带笑颜,金山银山富新村,让“到遵义当一个幸福的农民”成为了传播四方的“活广告”。

黔北乡村好风景,羡煞天下城里人。我邀请大家到遵义走一走看一看,来遵义当一个幸福的新时代农民。

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在年3月5日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集中访谈活动上向现场的媒体界朋友发出诚挚邀请。

他说,在农村产业革命的带动下,遵义大规模调整农村种养结构,调出新产业、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高效益,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基层政府有了奔头,企业也有了赚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实现了从连续多年全省第8位,跃升至第3位的历史性突破。

实干是最好的语言。这样的遵义自信源于“十三五”遵义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产业兴、活力足、基础实、农村美……“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部署,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以新时代“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升级行动为载体,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动“黔北粮仓”向“黔北钱仓”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阔步前行。

多项指标位居前列

“‘十三五’遵义农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实现了多项历史性突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邹家文认为,五年来,遵义勇立潮头,努力走在全省前列,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跨越。截至目前,辣椒、茶叶面积位居全国前茅。“县县有龙头”是遵义“粮猪安天下”的底气。以农业八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坝区为突破口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居环境不断展示新面貌,黔北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遵义农业农村正加速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的目标。

▲尧龙山镇的稻谷成熟时

回望跨越之路,既有美丽的风景,更有汗水实干浇灌的喜悦: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元,预计增长到年的元,为“十二五”期末的1.6倍,年均增长10.04%,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增速连续6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到57%,排全省第一;

“坝长制”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认可并在全省推广,农业“”工程形成经验在全省打响品牌。

▲新蒲新区虾子镇中国辣椒城

从中国辣椒城获批全国唯一省部共建国家级专业辣椒批发市场,到辣椒产业规模稳居全省第一位,并以贵州朝天椒集群建设为抓手,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巍然屹立在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从茶叶产业规模稳居全省第一位、全国前列,荣获“中国茶叶出口最具竞争力产区”称号,到创建全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从农村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到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赋码颁证工作进入建国70周年成就展……一路走来,遵义始终创先争优,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重大战略中开拓发展新格局。

质量与活力并存

如果说“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产品的有力保障是农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具体体现,那么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创新改革便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十三五”以来,我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4%,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3个,绿色食品认证达到86个,有机农产品达到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达22个。

▲高坪街道新拱村坝区

盯坝长、抓坝区、成坝业不仅让土地生真金,而且不断释放农业加快发展的红利。截至年底,预计全市坝区年产值达到60亿元,平均亩产值达到元,坝区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0%,建成年均亩产值1万元以上坝区个,其中亩产值达3万元以上坝区15个,带动群众超过90万人。

得益于此,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市粮经比由年的60:40调整到年的34:66,形成了以茶叶、辣椒、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红粱、生态畜牧渔、竹、花椒八大农业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家,市级以上示范社突破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到个,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农药、化肥连续实现负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居全省首位。

▲辣椒又丰收了

在科技兴农的指引下,正安县率先实现了内陆山区养“海虾”的创新实践,并引领全市渔业养殖规模、养殖技术走前列。以本地朝天椒“遵辣1号”为样本,率先在全省完成了首个辣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引领贵州辣椒基础性研究进入分子育种阶段,实现历史性的重大突破进展。全面推广农业“”工程,大力推广缓控释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鼠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农业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升。

在改革创新的驱动下,全市个村(居)已全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成立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并予登记注册,实现了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化、资产权属股份化、集体成员全面股东化。创建省级“三变”试点村个,实现农村“三变”改革村级全覆盖。“遵义市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授牌启动仪式”进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汇川区作为贵州唯一入选全国改革试点先进的典型在全国推广。

颜值与气质同在

“在这里,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走进湄潭县湄江街道金花村“七彩部落”观景台上,空气清新的茶园里竖着这个醒目的标语牌。记者多次前来这里采访,常听这里的村民说,“七彩部落”是曾经的穷山沟,如今的网红打卡地;是昔日的荒坡坡,现在的茶园景区游乐园……

▲七彩部落

这样蜕变的小山村是“十三五”遵义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更折射出农业经济既有颜值又有气质,“面子”“里子”并存的深刻内涵。

由点及面,纵观全局,时代之变与山村之变同行:

全市上下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村容村貌提质改造、村庄清洁“六大行动”为主攻方向,全市农村基本实现“道路硬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村寨亮化”,乡村面貌改善力度居全国前列,第三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成功在湄潭召开。

目前,农村户用卫生厕所累计建设改造超过40万户,普及率超过90%,村级公共卫生厕所新建改建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垃圾收运系统覆盖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3.4%;余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9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64%,农膜回收率达到72.75%,村庄清洁行动覆盖95%以上的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初步建立。

▲枫香镇花茂村风光

更为重要的是,“十三五”期间,全市着力完善村党组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涌现出湄潭“管家寨”、道真“自管委”、凤冈“党群直议”等乡村治理遵义经验。截至年底,全市村规民约覆盖率达到%,所有行政村均挂牌成立综治中心,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个。余庆县、凤冈县琊川镇、全市11个村分别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县、乡、村,湄潭县“寨管家”乡村治理经验获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开放与创新并举

开放与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不仅让遵义农业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更引领着遵义农业经济行稳致远的前进步伐。

漂洋过海的遵义朝天椒——“品味温醇、香辣协调”,位列中国十大名椒之首;

连续五年高规格召开“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国内国外知名度不断提升;

率先在全国发布辣椒价格指数,成为了辣椒市场发展的“风向标”;

中国辣椒城——国家级专业辣椒批发市场功能的不断完善……

这一步一个脚印的奋进,让遵义紧紧依托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全力打造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的信心决心和行动更加坚定不移。目前,中国辣椒城年交易量超过40万吨,交易额达到80亿元,遵义辣椒誉满全国,畅销四川、重庆、湖南等20多个省市及俄罗斯、日本、印度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辣椒、遵义定价、买卖全球”的格局正在形成。

纵横四海的遵义“原生态”,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在“电商直播”时代不断释放“网红经济”的红利,持续推动遵品出山,风行天下。从年起已连续多年举办“贵州茶一节一会”“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大力开展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全面建设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持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组合拳”,让遵义茶叶出口量已占据全省茶叶出口“半壁江山”。蔬菜、食用菌、方竹笋等农产品也深受成渝市场、上海市场、粤港澳大湾区的青睐。其中成渝市场成了遵义蔬菜(食用菌)的外销大平台,占我市蔬菜(食用菌)外销量的80%。今天的遵义正积极主动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生产生活分工,千方百计挤进“产业链”,全力以赴融入“供应链”,用心用情服务“生活链”,真正做到与巨人联手、与巨人同行。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进入“十四五”,遵义将以打造成为黔川渝结合部现代农业强市、全国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乡村振兴“西部样板”为目标,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开放合作水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形成重要“增长极”,确保到年遵义现代化水平领先西部、高于全国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原标题:《到遵义当一个幸福农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96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