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变化很大,服务方便快捷、办事效率高,交易项目招投标公平公正,营商环境的优化让我们消除了投资担忧……”日前,刚参加完黔西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会的某企业负责人陈正琴感慨道。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反腐败斗争更加注重系统施治标本兼治。黔西南州纪委监委针对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监管缺失,部分党员干部搞权钱交易、利益输送,扰乱市场公平竞争问题,严肃查处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原主任杨贵莲等6名党员干部,同步对全州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开展系统整治,促进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改善。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新体制的治理效能,构建“一案一整改”机制,把查办案件与加强警示教育和推动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查找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最大限度教育警醒干部,最大限度堵塞腐败漏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机制。
针对茅台集团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袁仁国等系列腐败案件,省纪委监委协助省委在全省开展领导干部利用茅台酒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在全省深入开展违规购酒、批酒、收酒、送酒、用酒等问题专项治理,斩断了以权谋私、以酒谋利的利益链条。
针对望谟县、凤冈县、从江县、独山县、三都自治县、玉屏自治县等地县委书记违纪违法案件,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深入组织开展“一案一整改”,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推动问题整改、健全防范制度,聚焦腐败案件暴露出政治生态的顽瘴痼疾,一个一个领域、一个一个现象、一个一个难题“治土改水”,坚决清除政治生态污垢。年以来截至年上半年,全省各级党组织共针对余个案件开展“一案一整改”,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场,发出纪律检查(监察)建议书份。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反腐败斗争最大的变化就是把监督挺在前面、摆在首位。一方面,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决不放松,另一方面,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综合运用“四种形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监督全过程,不断强化日常监督、抓早抓小,使监督强起来,让犯了错误的人知止收手,让想犯错误的人不犯错误。
在查处某省管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省纪委监委第九审查调查室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审查调查始终,通过让审查调查对象与专案组党员干部一起重温入党誓词、重读入党申请书,共同学习党章党规,让其反思走向人生拐点的思想根源,唤醒初心,促其如实交代问题。
“专案组的同志用真心教育我、感化我、挽救我,让我体会到组织‘治病救人’的良苦用心!”在被移送司法机关前,这名审查调查对象由衷表示认罪悔罪。
“以前办案的核心是发现问题线索,固定证据、强化审讯,尽快破案,现在要综合考虑违纪人员的认错态度等因素,实践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惩戒与教育挽救相结合,做深做细思想政治工作。”第九审查调查室办案人员说,“通过监督理念的转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监督成效,被调查人心服口服。”
把握政策界限、区分不同情况、给予不同处置,做到宽严相济、精准得当,不断强化执纪问责、调查处置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纪法效果。年以来,全省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党员干部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人次、占比64.1%,在强大震慑和政策感召下,全省共有名党员干部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
改革持续深化,纪法实现无缝衔接,反腐败机构“脉络”全面打通,监督质效不断提升,在全新的反腐利剑面前,全省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日益增强,法律意识、规矩意识日益增强,纪检监察干部规范化法治化履职尽责的意识全面增强,正风反腐成效不断巩固发展,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成效满意度连续4年持续提升,从年的81.92%,上升到了年的94.92%。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将适应党和人民的新期盼新要求,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把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有效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正风肃纪反腐,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07-:00:00:0—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