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记者从全省肉牛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上获悉,我省将把“贵州黄牛”打造成“中国和牛”,建设富有贵州特色的全国优质牛肉供应基地。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刘捷
贵州黄牛品质如何,小伙伴们一定有所耳闻。
贵州黄牛品质优异、肉香味鲜、嚼劲十足。今年7月,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盒马鲜生创始人兼CEO侯毅在贵州调研时曾说:“贵州黄牛是全国最好的牛肉”。
那“和牛”又是啥?
日本和牛,又称“雪花肉”,其肉大理石花纹明显,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品质最优秀的良种肉牛,在日本被视为“国宝”,在西欧市场价格极其昂贵。
所以,以后能够吃上咱贵州本地产的“中国和牛”了!
我省肉牛产业的产值较大、发展稳定、带动性强,是全省生态畜牧业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之一。贵州养殖肉牛历史悠久,形成了关岭黄牛、思南黄牛、黎平黄牛、威宁黄牛和务川黑牛等优质地方肉牛品种。年,全省肉牛存栏、出栏总数分居全国第6位、第13位,产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一线城市受到广泛赞誉。
为推动全省肉牛产业再上新台阶,贵州将坚持“三年打基础、五年育品牌、十年磨一剑”的总体路径,围绕打造“中国的和牛”——贵州黄牛的总目标,力争在5至10年把肉牛产业链打造成千亿级的贵州特色产业——
更加注重推进品种繁育。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全省性的地方牛育种平台,把贵州黄牛的种质资源选育好、管控好,形成贵州黄牛品系,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对关岭牛、思南牛、黎平牛、威宁牛和务川牛等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从选择种公牛开始建立信息化追溯系统,建立健全品相外貌、基因检测、淘汰退出等培育标准。
更加注重推广典型养殖模式。各地要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和总结关岭县“牧场+屠宰场+零售市场”发展模式、凤冈县和记公司“1亩草+1头牛+1亩田”发展模式、六枝特区岩脚镇草原村种养殖合作社“三变+N”发展模式,建立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带动贫困户通过养牛脱贫致富。
更加注重突破饲草料瓶颈。各地特别是关岭、凤冈、桐梓、思南、大方、六枝、贞丰7个重点县,将充分发挥优势,按照“向天要草、向地要草、向山要草、省外调草”的思路,加强种草规划布局,用好林间草地、荒山荒坡、“粮改饲”田地和冬季闲田种植牧草,发展黑麦草、燕麦等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提高优质饲草供给能力。
更加注重推进屠宰加工建设。完善现有屠宰加工公司屠宰分割设施设备,启动凤冈县、毕节市、铜仁市肉牛屠宰场建设,力争在3年内形成3至5家肉牛深加工屠宰企业,满足全省肉牛屠宰需求,实现“活牛不出省”,提升肉牛产业省内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
迅速统一公共品牌。打响“贵州黄牛”公共品牌,突出高端化、绿色化、特色化的品牌特色,发挥省牛羊产业协会资源整合作用,推进肉牛养殖、加工、屠宰等企业构建产销联盟,提高市场占有率,让贵州黄牛誉满全国。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赖盈盈
朱梦怡
胡彪
见习记者吴传娟
编辑唐怒娇
编审陈毓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