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凤冈天桥镇一湖水带

“龙凤呈祥熬溪水,三龙连通汇聚渠。溪流白虎山前过,黄金归库玉龙飞。”这是凤冈县天桥镇龙凤村70多岁的农民刘平常写的一首致响滩子水库的打油诗。响滩子水库位于凤冈县天桥镇龙凤村。“以前是个干烧地,当地虽然有‘下龙洞、中龙洞、上龙洞’三条水源,但是由于地理落差大,老百姓只有看着白花花的水白白流走。以前都是靠天吃饭,我们种水稻,每家每户都必备蓑衣斗篷,到了插秧的时候,因为缺水,只有在下大雨的时候才能犁田,遇到半夜下大雨,冒着雨把灯笼火把挂在牛角上犁田。”刘平常老人一提起缺水的日子就感慨万千。天桥镇位于凤冈县南端,距县城70公里,是凤冈县最偏僻、最边远的乡镇。全镇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余米。由于海拔高度悬殊,水资源开发难度大,尤其是龙凤村、齐心村水利设施基础差,缺水情况严重,成为制约当地生产生活与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响滩子水库建设改写了当地的历史。响滩子水库地处乌江水系辉塘河右岸,灌区工程于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年12月竣工投用。水库工程总投资1.58亿元,总库容达万立方米。通水管道铺设到每一户村民家中,解决了3村21组3.65万亩土地灌溉及人、一万余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为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前所未的有利条件。响滩子水库不仅让村民们吃上了放心水,更重要的是打通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黄金通道”。“以前我们都是抢水吃,我小时候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井里挑水,因为旱季一去晚了水就被挑完了。现在可好了,水龙头架到养猪场,猪渴了就直接在水龙头上喝。”说起水库带来的变化,龙凤村养殖大户李小钱十分高兴。以前由于在家是靠天吃饭,李小钱初中毕业后,在外打工一晃就是20多年,水库建好之后,他回家建起了养猪场,每年出栏生猪多头猪。“以前种烤烟,在山里挖水塘,等下雨积攒了就用来浇烟苗,遇上干旱时节就只有用车拉水了。”龙凤村职业烟农张仕容依旧记得缺水难的艰苦日子。“这几年我家每年种烟收益20来万元,多亏了水库,我再也不用担心缺水问题了,明年又计划种了60亩烤烟。”张仕容提起水库连连称赞。不仅如此,齐心村依托响滩子水库充足的水源,大力整治撂荒地,推进旱改水,因地制宜发展稻油轮作,与凤冈县神农米业签订订单农业,采取“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种植优质红油沙米。村民罗寿说:“近两年,土地灌溉随时保障,齐心村几百亩的红油沙米基地获得丰收,谷子不愁卖了,车子到屋里来收,我们感到很高兴,做起来有信心。”水是农业经济的命脉,一湖水带来百业兴。响滩子水库,为当地粮食安全生产及人畜饮水提供了坚实保障,夯实了乡村振兴的水利根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洋编辑娄勤丽二审陈颖三审陈富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19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