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和泪水都是值得的丨遵义市凤冈县

我是遵义市凤冈县石径乡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杨永,年9月至年7月,时任乡安监站站长的我奉脱贫攻坚石径战区指挥部的命令,赶赴辖区青滩村安村片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坚持脱贫攻坚和安全监管“两不误、双促进”,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国检”验收和安全生产工作平稳向好发展。

帮助迁居改造

作战命令不能当儿戏,军令如山倒,脱贫攻坚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接到作战命令,我打定行囊,背上背包,赶赴号称青滩村的“西藏”——安村片区(辖3个自然组余户),和村包组干部一起把组级“作战室”布置在青滩村最高点的农户闲置房内,拉开脱贫攻坚“战略”的序幕。

帮助人居环境改造

按照战区作战方案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重,时间紧,难度非常大。我们白天走田埂、爬土坎、钻树林找群众了解情况、摸清底数,晚上组织召开群众会,统一思想、宣传脱贫攻坚政策。一开始,由于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加之对前期扶贫政策不理解,导致群众对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改造工作非常抵触,极不配合,更谈不上支持。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转变思路,抓住当地组长、党员、议事会成员、老干部和人大代表等“关键少数”,组织他们“开小会”,统一这部分人的思想,让他们首先带头行动,打响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改造的“第一枪”,再让他们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通过这样“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的办法,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改造的效果初步呈现。

入户调查

看到这样的效果,我们乘热打铁,白天联系人员拉沙石、运水泥组织建筑材料,逐户走访再次了解情况、做思想工作,帮助农户和指导施工队实施人居环境改造工程,晚上继续组织召开群众会,宣讲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改造政策,实行“一包到底”开展道路交通、用电防火、食品卫生、烟花爆竹等安全教育,宣传国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地力补贴等惠农政策,大力开展“感党恩、话脱贫”励志教育。

召开“五老”会议

针对边远的贫困、低保和无劳动力的散户,我们积极主动帮助运材料、换檩条、装木挑、盖瓦片、和混凝、挑砂浆、搬砖头等等,实施了改厨改灶改圈和庭院硬化、排水沟硬化、地坪硬化的“三改三化”工程,解决了边远散户的人居环境改造问题。针对整组饮水、用电和交通闭塞的情况,我们积极联系战区和相关部门,实施通组路、联户路和人行路硬化,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实施提灌饮水工程,解决了整组余户长期饮水困难、用电不保障、交通出行难的问题。针对整组在家人口比较多的实际,我们邀请农业、扶贫、财政等部门人员亲临现场,指导产业发展,动员群众积极发展茶叶、辣椒、烤烟、高粱等经济作物。

召开群众会

在主抓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改造的同时,安全生产和扶贫帮扶工作一点不能放松,一点儿也没有放松。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检查全覆盖,事故隐患零容忍,违法行为严打击,实现了脱贫攻坚期间安全生产领域零伤害、零事故、零死亡的“三零”目标。帮扶工作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坚持按月两次走访,解决思想上的“等靠要”、行动上的“懒散浮”问题,帮助实施人居环境改造、产业发展、教育扶贫和社会保障兜底,达到甚至高于当年脱贫标准线,顺利实现精彩脱贫。   从记载的数据显示,通过近次的入户走访,召开大大小小近50多场群众会,10个多月的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战,解决了作战区域历史以来的产房水、教医就问题,改变了群众居住、出行、亮化等落后面貌,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增强了群众的发展信心,建成了全县“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改造”示范点,赢得了思南、务川等县的参观学习,得到了县委政府的肯定,通过了脱贫攻坚“国检”验收,拉近了与群众的干群关系,受到了群众拥戴。

走访贫困户

脱贫攻坚战略,虽然当初有辛苦有汗水甚至有泪水,但是今天回想起来,作为全面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员,自我感觉值了。

杨永:男,汉族,凤冈县石径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年9月至年7月驻村住组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年度被凤冈县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年9月被凤冈县委、政府评为脱贫攻坚优秀干部;年度被遵义市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作者杨永

编辑刘娟

编审杨仪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32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