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脱贫攻坚是一次无怨无悔的

缺铜会得白癜风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7/5939663.html

我叫张发贵,是何坝镇凌云村的一名民选干部。我年到村工作,主要分管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等工作,同时还包保中山组、江丰组2个大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繁多,除了完成日常的常规工作外,于我而言,最有成就感的有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完成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改造工程。年,正值国家脱贫攻坚开端之年,我从一名村民小组组长,被选为村副主任,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我明白,要想很好地完成危房改造,必须在全村范围内开展走访摸排,按照国家政策分类实施。到村工作后,我从分管的工作入手,用1个月的时间对24个村民小组进行深入走访。

经摸排发现,全村还有近户群众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危房改造。但是年,政策内只有89户危房改造名额。按照先解决最困难的问题入手,通过征求和动员群众,我和村支两委共同敲定了当年改造的农户名单。名单确定了,然后是这89户的改造预算、施工队、全程监工。

不管天晴下雨,白天,我都在查看进度和验收的路上,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地完成痕迹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年,我们顺利完成了89户危房改造。

到年底,全村人居环境改造进行得如火如荼,全村大部分群众都抓住了凤冈县的惠民政策,硬化院坝、修建排水沟、入户路、改厨改厕改圈。然而也有一些贫困户和低保户,因为没有资金和劳动力,导致人居环境改造迟迟没有动工。

看到这种情况,村支两委及时召开研判会,由村统一将59户无能力改造又亟需进行改造的农户上报至镇指挥部,组织按个案进行实施,经镇指挥部同意后,由我分管并具体推进个案改造工作。我同队员又对这59户农户进行高密度而又细致的走访,逐户测量需要改造的内容,大到面积预算,小到零件测算,然后再邀请施工队入场,完成后逐户进行验收拨款。

半年时间,我们完成了59户的改造工作,解决了全村五保户和准五保对象的住房问题。至年间,完成了户危房改造工程,基本上实现了凌云村现有人口均能有住房保障。

第二件大事是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来了,虽然是个好政策,但是拿到村里,有些群众想方设法都想取得一个名额,有些群众却怎么都不愿意搬迁。

经镇村两级谋划,凌云村的中山、同建、会龙桥的十几户群众因处于地质风险区,符合搬迁条件。虽然是好政策,但政策落实过程中也遇到了难题。

在群众会上就产生了分歧,一是中山组潘士才老人已经70几岁了,不管有没有地质灾害,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离开老家,哪怕他家的房子只是木房子;二是我的近亲,想法设法到家想要争取一个名额。面对这种情况,我并没有动摇的,直接回绝了他,也因此得罪了他。

接下来,我们继续走访,宣传易地搬迁政策,经过近两个月的走访劝说工作,终于让潘士才等几位老人同意了搬迁。年1月,随着政府的车队驶入中山,凌云村的14户67人从大山深处,搬到了凤冈县城凤翔社区,住上了整洁明亮的新房,开始了新的生活。

第三件大事是完成通组公路工程。在脱贫攻坚政策引领下,我想抓住这个大好的机会,把我们村剩下的通组路完成了。虽然有这个雄心壮志,但是也存在难题。

通组公路建设中,所有占地以及毛马路的拓宽,没有费用支撑,村级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只能依靠受益群众自发解决。为了争取更多的建设指标,我抓紧时间一个组一个寨子开群众会,充分宣传政策,征求意见,最终为凌云村争取了9条通村、通组公路的建设指标。

在选路线、开工过程中,也不乏困难。通往同建组的通村公路要占到红星组童国华的土地,对于童国华而言,该道路对他的通行毫无影响,当时,他也不是特别愿意拿出土地。经我和第一书记前去劝说,最终童国华大公无私地愿意修路占地并不需要占地赔偿,诸如此类的小问题经常发生,我们都一一解决了。年6月,凌云村全面完成了9条17.公里的建设任务,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脱贫攻坚期间,我的时间都百分百投入到工作,我无怨无悔,因为那是最有意义的事。

张发贵,凤冈县何坝镇凌云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洋 整理

编辑胡耀元

编审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37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