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有机麻谷开镰农民乐天眼新闻

连日来的晴好天气,凤冈县进化镇沙坝村沙坝组54岁的村民唐有利正领着六、七个村民忙着用传统的收割手法收割有机水稻“麻谷”。

“我家种了5亩麻谷,收入1万元,不担风险、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种子由公司提供,他只负责种和收就行了,收入比种植其它农作物强多了。”唐有利告诉记者。     在凤冈县进化镇沙坝村青山组和沙坝组,像唐有利这样种植有机麻谷的有23户村民,种植面积80亩,目前,沙坝村80亩麻谷已全面收割,预计可收四万多斤谷子,亩产值多元,总产值在七十万以上,户均增收元以上。

吃水不忘打井人,致富不忘众乡亲。在外创业的郑国礼瞄准家乡沙坝村良好的生态环境,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源等优势,毅然回到家乡成立了贵州贵凤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通过市委编办驻大堰村第一书记曾勇牵线搭桥,与遵义师范学院山地生态研究所“联姻”,在沙坝村成立博士工作站。经过小面积种植麻谷实验成功后,今年,贵州贵凤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双有机发展模式,以每亩元的标准承包给村民种植,吸引周边23户村民将闲置的资源集中到公司大规模发展麻谷种植,以产促收。

时下,正值稻谷收获的时节,走进沙坝村的麻谷稻基地,秋风拂面,鸟儿鸣唱,蜂飞蝶舞,稻浪翻滚,稻田里金灿灿的麻谷随风摇弋,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谷穗压了弯谷干。     遵义市委编办驻大堰村第一书记曾勇介绍说:当时,我就是看准这里的生态、土质和水质,才引进麻谷品种的,总的看来,今年收成还算可以,亩产在斤以上,每市斤米在市场上至少在25元以上,虽然价格高,但销路不愁,现在已有不少客户打来电话订购。

据了解,麻谷米品种消失多年,主要是产量低,种植也很择土地和水质,因为麻谷米的市场价值高,煮出来的饭特别香、软,市场前景好。“我的老家是这个地方的,如果村民和村干部有这个信心,明年公司将扩大规模种植,带动更多老百姓种植麻谷致富。同时,我还承包了村民的多亩闲置土地种植了黄金和蔬菜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贵州贵凤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国礼告诉说。   如今的沙坝村,正通过麻谷种植、蚕桑、黄金、烤烟、水果等特色产业,绘就出村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的生态农业发展新画卷。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通讯员陈昌霖 

编辑孟锦群 

编审郑德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44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