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关口村昔日穷山沟今日黄金窝天眼新闻

昔日的关口村山多地少,常年以传统种植业为生,集体经济低,村民收入也很少。一度成为凤冈县最穷的地方,被冠以一级贫困村的称号。现在的关口村大道户通户,汽车通家门。

关口村新颜

“雨天出门一身泥,晴天出门一身灰。”这是出于关口村党总支书记周瑜发自肺腑的一句话。他说,想在关口村搞出点名堂,太难了,没钱,也没技术。     关口村是凤冈县花坪镇下辖最远一个村,没通水泥路之前,村民要赶个集,得走两三个小时。加之自然条件限制,关口村可耕地极少,每家每户都指着两三亩田地过活。

关口村旧貌

年10月,穷怕了的关口村人开始思变,在凤冈县政府、花坪镇政府、关口村村支两委的齐力合作下,成立了“凤冈县阳灵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先后修通了7.6公里的村级道路,为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关口村因地制宜的搞复合立体型产业,平缓的地势种优质水稻,陡峭的山地栽精品水果和林下养鸡,荒地就养蜂等多种种养殖也,从多方面、多角度带动关口村人增收。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现合作社产业有蜜蜂群,精品水果30亩,辣椒35亩,林下土鸡养殖棚2个,养殖土鸡羽。从过去的三无村(无集体资产、无主打经济、无特色项目)一跃成为三产村。人均月收入也从过去的几乎为零到现在的多元。

同时,依靠“党建+合作社+贫困户+集体经济”的利益链接机制(即合作社用工大部分用贫困户,所得利益百分之三十给贫困户分红,百分之三十用于土地入股分红,百分之二十作为合作社滚动发展资金,百分之二十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带动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今年48岁的关口村村民张宇移一直在阳灵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常年打工,“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我现在在上面(阳灵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每个月能挣3千元左右,每年还能享受合作社的利益分红。”   关口村村主任张羽祥向记者介绍:“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就探讨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发展致富,前前后后我们开了不下上百次群众会,引进了不少企业进驻关口。   其中,发展优质水稻种植的长山米业公司就是之一。公司免费提供种子,订单收购成熟稻谷也为关口村开辟了一条收益路。     关口村阳灵山原来村大林深,林中空地多,张羽祥看到以后,觉得非常适合搞林下养鸡,在与村支两委商量下,关口村组织村民到播州、正安等地进行养殖技术学习,还邀请镇农业服务站的技术员对村民进行培训,就这样搞起了林下养殖“血毛土鸡”,现如今,养殖基地土鸡规模已达余羽。

“镇里会定期派农业服务站的技术员来帮助村民解决种养殖问题。”花坪镇党政办负责人何文强说道。     截止目前,关口村于年正式脱贫,摘掉贫困村帽子。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预计达到13万元。平均每年用工0余个,为群众增收10万余元,为贫困户稳定就业脱贫10户,两年来直接对贫困户分红达9万元。很多家庭都盖起了新房,开起了小轿车。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见习记者 李洋   

编辑 孟锦群   

编审 郑德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79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