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杨书超,年出生,现任遵义市凤冈县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综合股股长。年1月,我被选派到土溪镇石坝村担任第一书记,年5月转战到花坪镇鱼跳村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 今年是我驻村的第五个年头,很荣幸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上能够留下驻村干部这一称号,回顾驻村的个日夜,我想说声“值得”。 年11月23日,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我们一起见证了这个历史性时刻,共同分享“一步跨千年”的荣光。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自豪,心中也泛起那些令人感动的点点滴滴。
电话铃声一下子响起,打断了我的思绪。 “你是杨书记吗,我是土溪镇刘家湾刘登玉家。” “我知道,我存有你家电话的。” “今天我家孙儿回家来,我让他翻你的电话,就想打个电话问问你,你近来好不好?感谢你帮我家把自来水引到屋头来,要不然现在我吃水不晓得咋办。也是你来帮我家修整房子,现在住着安全放心了,不晓得咋个感谢你哟……” 老人絮絮叨叨地说了好多感谢的话语,一下子,竟让我的耳根发烫,不知道记忆里那个佝偻着腰笑眯眯地和我说笑的老人现在过得怎么样。有时间,一定要回去看看她。 我离开土溪石坝村3年了,没有想到这位70多岁老人还记得我,虽说通话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我心中感到无比温暖,因为在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有“亲戚”还记得我这位第一书记…… 作为一名遵义市绥阳县人,我到公里以外的凤冈县工作,继而又被派驻到距离乡镇几十公里远的地方驻村,每到一处都是人生地不熟。但是我也不退怯,既来之则安之。我沉下心来,把这里的所有人都当作是我的亲戚,把群众的事儿当作我的事,把这里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年5月,初来花坪镇鱼跳村,为了快速了解村情民意,我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此过程中发生的许多小故事,激励着我前行。 “杨书记,今天我就没时间招呼你们咯,医院去照顾娃儿。”急急忙忙收拾衣物的丁达慧给刚上门的我和村总支部书记下了“逐客令”。 原来,丁达慧12岁的儿子王涛涛患先天性心脏病,医院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这可不是小毛病!”我心里一紧,连忙多问几句。细问才知道,孩子虽然一直在治疗,但是没有得到有效根治。 接下来的日子里,为了帮助王涛涛,我就到医保局、卫计局、妇联、民政局等部门咨询。终于在年,王涛涛顺利搭上了东西部协作政策,为王涛涛争取到了上海免费医治的名额,彻底解决了丁达慧一家人的心头病,同时还为丁达慧一家节省几十万的医疗费用。 现在我看到王涛涛蹭了十几厘米的身高和强健的体魄,心中无比欣慰。 我曾扪心自问:我驻村工作的职责是什么?是尽我所能实现群众“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是努力和群众打成一片?还是成为他们的亲人? 答案,在驻村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坚定…… “家门口张贴的便民联系卡上有我的名字和电话,那个小伙子就是我,村里的驻村干部,有事没事都可以打我电话。”每每进门,我就对群众说这句话。 渐渐地,开头的电话号码就成群众的号码百事通,东家打电话说家里断水了,西家打电话问怎么停电了......我变成了村里老老小小遇到麻烦随叫随到的“小杨”。
作为一名很平凡的驻村干部,我只有努力干才对得起自己胸前闪亮的党徽。 年以来,我通过帮扶单位县委办协调开挖、硬化村组公路40余公里,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题;修建立方米水池2个,立方米水池1个,小水窖无数个,彻底解决群众饮用难题。争取贫困户“因户施策”项目20万元,协同村支“两委”打造亩“党建+油菜+蔬菜”秋季攻势基地,激发贫困群众内内生动力,破除群众“等靠要”思想,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 一路走来,我一直把这里当成我的第二故乡,步伐坚定,努力带领鱼跳村群众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作者杨书超黄瑛瑛
编辑刘娟利
见习编辑潘晓飞
编审王璐瑶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