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贵州遵义,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打破了这片红色热土原有的平静。
在阴雨绵绵和瑟瑟寒风中,
遵义广大人民群众、医务人员、
疾控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
不畏艰险、日夜奋战,
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他们是这座城市的英雄,
有他们在,
我们不用慌、不必慌、不能慌!
英雄雪中送炭
“只要抗疫人员觉得好吃,我们就很满足”
10月23日下午3点,送完份盒饭后,陈进终于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会。这是他和同伴为遵义市播州区马兰坎泰安小区、龙坑社区抗疫人员送免费爱心午餐的第3天。
28岁的陈进是遵义市某餐饮店老板,桐梓县人。疫情发生后,他想为家乡做点事,和厨师马胜商量后,决定给附近的抗疫人员送午餐。第一天份、第二天份、第三天份,截至目前共送出份。
陈进(左)与马胜(右)给抗疫人员送午餐
为了鼓励大家,两人在餐盒上还专门贴了“齐心协力,折耳根加油,遵义必胜!”的口号。
每天送完餐回来,两人都累得不行,但却很高兴,很多抗疫人员都夸赞他们炒的菜好吃。两人说,给社区送午饭这件事会坚持下去,直至疫情结束。
英雄无私奉献
“大家都想为遵义尽一份力”
“我们的工作除了维护秩序外,还要招募志愿者。”遵义虎鹰救援队队员王子源向记者介绍,招募来的志愿者将分配到各个核酸检测点协助工作。
短短两天时间,救援队已招募到90余名志愿者,其中年纪最小的20岁,最大的65岁。
志愿者与遵义虎鹰救援队队员合影
王子源告诉记者,来报名的志愿者很多,大家都想为遵义尽一份力。
据悉,10月23日是遵义全员核酸检测的第一天,王子源与队友工作至次日凌晨2点才回家。
英雄身先士卒
战“疫”一线,绽放最美“夕阳红”
“村民们,请你们主动接种疫苗,做好个人防护,红事白事缓办,请大家密切配合。”10月22日,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茅坡居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李兴发带领20多名老党员,行走在辖区各个村民组开展疫情防控宣传。
今年74岁的李兴发,有着49年的党龄。年,疫情突如其来,他与茅坡社区老年协会成员,自发组建成了一支“夕阳红”志愿服务队。服务队中,最年轻的59岁,最年长的已经80岁。他们一起到集镇、村民组开展疫情防控宣传,为居家健康观察人员提供“爱心代办”“跑腿代办”服务。
“老胳膊老腿了,不能在疫情防控一线冲锋,但我们还能发挥余热,巡逻守护好我们的社区,这个任务我们能干,也能完成。”李兴发说:“作为一名党员,这个时候就该挺身而出,就要以实际行动传承我们红色遵义的长征精神。”
英雄不屈不挠
凌晨4点,他们仍然坚守岗位,寸步不离
10月23日深夜,寒风刺骨,市民早已在温暖的被窝里进入了梦乡,遵义市城区核酸采集仍在紧密锣鼓、紧张有序进行中。深夜,凤冈县妇幼保健院支援遵义城区的白衣天使们仍然“战斗”在抗疫一线。
直到凌晨4:00时,暂时没有市民前来采样了,她们有的录入采集数据,有的整理采样物资,有的实在太困了,以天作被、以地当床仰躺于椅子上,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一步也不离开,等待着下一位市民的到来。
英雄奋勇当先
负重40斤,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遵义出现疫情后,我们支队第一时间调派20名骨干精英组成防疫消杀先锋队,率先进入封闭的仁和苑、湘江湾小区进行消杀。”10月25日,遵义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站站长、疫情处置机动队队长张文渊说。
据了解,此次遵义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站抽调的20名队员中,有18名党员,年纪最小的19岁。
进小区前,队员们要穿上厚厚的隔离衣、防护服,背上40斤重的消毒液。
防护服上不仅有队员们的名字,还有各种鼓舞人心的口号:“折耳根加油!”“遵道行义,同心抗疫!”“遵义消防,护你平安!”
英雄顾全大局
“虽然帮不了什么忙,但我们也绝对不能添乱!”
“走,我带你们看看我们睡哪儿。”镜头一转,刘记打开一辆汽车的后备箱,里面竟然有一个人正裹着被子睡得正香。
原来,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在“贵州健康码”由绿转黄后,遵义市浩记二手车车行的刘记和3名员工决定留在车行中,“以车为床”,减少外出。他们将此拍摄成了短视频发布在网络上,获得了2万余名网友点赞。
10月25日,记者与刘记取得联系,他告诉记者,他们4人都住在汇川区同一个村子里,离车行也就40分钟的路程。
10月21日,刘记和同事发现自己的“贵州健康码”转为了黄色,为了家人的健康安全,也为了不给村里和市里增添防控压力,他们决定暂时留在车行,等待“4天3轮”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村子里大家都是绿码,我们几个黄码就不去给大家添麻烦了。”刘记说。
英雄鼓舞人心
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座城市带来温暖
10月25日下午,位于遵义市汇川区大连路茅草东社区汇锦苑小区的核酸检测点出现暖心一幕,一位可爱的小朋友用自己的歌舞向采集点的核酸检测采样人员表达自己的感谢。
医院援遵医疗队员李锡君说,看到小朋友的表演,她心里感到既温暖又感动。“我是遵义人,遵义是红色圣地,先烈们用伟大的革命精神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现在,我们要弘扬抗疫精神,守护遵义市民的平安健康,换大家生活的岁月静好。”
近日,遵义市新蒲新区各学校的学生,还用手抄报、绘画等方式,为抗疫一线的工作者加油。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遵义附属学校学生刘沛雯王祉翔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遵义附属学校学生张倩瑜
作者:新蒲新区白鹭湖小学杨可艺浛
作者:遵义四中实验初中(滨湖中学)张晨杨
一句“遵义加油!”
使得这座城市温暖照人;
一句“遵义必胜!”
证明这座城市胜券在握。
英雄的城,英雄的人!
有你们在,这座城,必能胜!
本网记者:彭典杨昌鼎李曜
综合编辑:章瑶
一审:丁憐
二审:李蓓
三审:王幸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