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惠风和畅。走进凤冈县永安镇崇新村,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村居排列有序,通村通组道路四通八达。 “这个地方的路线是正确的”这是年10月毛泽东主席对凤冈县永安镇崇新村发展道路做出的批示,也是肯定。在面对自然资源匮乏,生产效率低下的情况下,崇新人民不放弃,坚持奋斗,依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原则,最终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新时代新思想,崇新村人民的探索从未止步。在延续老“崇新精神”的同时,逐步探索出“积分管理制度”“支部引领、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乡村振兴”等多项基层治理新模式。 “我们村有32个村民小组,人,如何管好村子是一门学问。”崇新村党总支书记何江说。 就如何发挥村民“主人翁”意识,激发内生动力,崇新村村支两委以“乡风文明、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安全管理”为评分标准,对32个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定分为分,采取一季一公示的方法开展评分工作。
作为常年积分榜排名第一的崇新村双联组,以前大事小情纷繁复杂,纠纷四起,现在矛盾纠纷“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村居环境整洁干净,人民生活美满幸福。 说到基层治理,双联组组长付永忠颇有感触。他说:“过去村民都是‘自扫门前雪’,管你村子卫生差不差,连修建产业路,占了他家‘边角地’,他都要吼半天。” 在崇新村村支两委的统筹下,双联组支部贯彻“支部引领、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乡村振兴”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走到村民家去,把群众聚集在村中心广场上来,细心讲解乡村治理的好处,围绕“如何做、怎样才能做得好”的方法去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团结意识。
而如今的双联组,每周至少组织村民打扫全村卫生一次,以前飘满垃圾“长塘河”也设立了护卫员,定期清理河道垃圾,大大小小的群众会也在不定期召开,过年期间还会举办“联欢晚会”,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矛盾纠纷也少了。 “基层治理工作干得好,村里有奖励,有评优选先、外来投资产业发展时,我们会优先考虑积分榜靠前的小组。”何江说。这样能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治理工作的积极性。 基层治理,需各方共同发力。崇新村在加强各小组支部书记带头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乡村能人、致富大户、驻村干部协同作用,与村民一起共同治理村子,共同为乡村治理模式“添砖加瓦”,为乡村振兴增添色彩。 在老“崇新精神”的影响下,崇新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基层治理提供动力。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见习记者李洋
通讯员陈科
编辑孟锦群 编审郑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