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岗位,干好一份工作,力求问心无愧。
我叫蔡少峰,是凤冈县经贸局原办公室主任兼工业企业行业工会主席,别看我今年59岁了,但我依然像大多数小伙一样奋战在脱贫攻坚基层第一线。
我的驻村扶贫故事还得从年说起。五年前,受到单位委派,我去到凤冈县较为偏远的土溪镇官坝村,当驻村第一书记,参与了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那一年,因为踏实肯干,我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友谊。
蔡少峰(右)走访村民
但就在工作干得正起劲时,年,单位挂帮点改变,我又被调到同县永安镇龙山村驻村。我并未有任何怨言,依旧拎起行囊,又一次踏上征途。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调来调去的麻烦,年纪这么大了应该颐养天年。但对我来说,身为共产党员,只需服从组织委派,在一天就要发挥一天作用。
带着这般热忱,来到永安镇龙山村驻村后,我利用早前在土溪镇官坝村积累的驻村经验,更加勤奋地干着各项工作。
年至今,我光是用来记录民情民意的笔记本就有满满当当一大摞,这上面不仅是文字,更是难得的回忆。
因为我曾在永安做过1年半的助理乡长,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所以再次驻村后,我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
蔡少峰(左二)走访村民
我印象最深的是村民任克琼,她原是龙山村人,出嫁后户口迁到同县新建镇官田村,后因家庭不和睦,婚姻失败,她于年返回娘家。但她的户口在迁移过程中遗失,一直得不到落户。当时的她,在村子里生活一度抬不起头,无住房、无土地,又没产业。
了解到情况后,我和村支两委多次上门走访,积极协调,一段时间后,终于帮助任克琼解决了户口上户问题,还拿到建档立卡贫困资格,利用政策福利,为她解决了住房问题。
为了帮助她生活得更好,我还去到她家帮助她理清发展思路,搞起了肉牛鸡、鸭、鹅养殖。凭着一身勤劳和奋斗,任克琼在年顺利脱贫。
如今,任克琼共养殖了肉牛7头、猪1头、鸡、鸭、鹅40余羽,今年她又响应政府号召,租用35亩土地大力发展蚕桑产业,一跃成为村里的种养大户。
多项产业并举,任克琼实现年收入达5万多元。每次见到我,他都会感概地说道:“没有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的帮助,我可能会去要饭!非常感谢你们。”
蔡少峰晚上组织召开群众会
群众要致富首先要修路,我在驻村期间,还积极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召开群众会、村民组长会、村支部书记及“六类人员”会议等余场次,及时将龙山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暨“三改三治三化”等相关补助政策宣传到位。如此,才有了乡村美、产业多,村民富的美好画面。
目前,全龙山村43.7公里通村通组路和13个安全饮水点、12座电力电网铁塔项目己全部竣工投入使用,贫困户户人已全部脱贫。这种结果,我感觉付出什么都值得,包括我的那头白发。
五年多来,我一直穿梭在永安镇龙山村的各个组、支部及特殊困难群众中,凭借积极工作态度,我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他们都叫我“白头发”书记。
蔡少峰,男,今年59岁,年2月至年1月,任凤冈县土溪镇官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年8月到永安镇龙山村任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至今。年被凤冈县委表彰为“优秀驻村干部”,年获年度考核“优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洋整理
编辑胡耀元
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