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牛劲足记乡村掌墨师张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凤冈县大力实施“乡村掌墨师”人才振兴工程,按照产业引领型、经营管理型、技术技能型、社会治理型、乡土文化型的“五型”人才,组建一支掌握一定技艺技术、在某一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具有较高威望的“乡村掌墨师”人才队伍,发挥乡土人才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专业技术型“乡村掌墨师”张佑胜。

谈起张佑胜,凤冈县花坪街道东山社区的养牛户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养牛10多年来,张佑胜的养殖规模从最开始的三、四头牛,发展到现在的两百多头,不仅如此,他还以“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成立了凤冈县众心能繁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东山社区和关口村户村民在奔小康的路上“牛”劲十足。

去年6月,张佑胜被凤冈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为专业技术型“乡村掌墨师”。

在张佑胜的贵州省同心能繁母牛养殖场的牛棚里,记者看到,一头头肥壮的牛或休息、或进食。养殖场饲养员周文成正忙着和工友一起备料、喂养。

“我们就负责喂牛、打扫卫生,三千元一个月,活也不累,每个月都有收入,踏实。”贵州省同心能繁母牛养殖场饲养员周文成说。

今年49岁的张佑胜是土生土长的花坪街道东山社区村民,年,他弃商回乡开始养殖肉牛,在看到养牛能增收后,他又投资多万元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成立了贵州省同心能繁母牛养殖场,肉牛养殖规模逐渐发展到两百多头,年产值达多万元,实现了“滚雪球”式的发展。

“养殖场总的牛存栏量两百六七十头,一年的出栏量近两百头,产值在四百多万元,目前比较可以,非常稳定。”张佑胜说。

尝到了养牛甜头的张佑胜,不忘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他以“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成立了凤冈县众心能繁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周边多户村民纳为社员实行分散饲养,不仅提升了出栏量和养殖规模,还让村民实现了养牛增收。

“刚开始我只有十几头牛,现在翻到三十多头,全靠合作社的帮助,现在养牛一年的收入有十多万。”花坪街道东山社区村民孙军说,等牛出栏后,自己还要继续养殖规模。

在村民养殖过程中,张佑胜还免费为养牛户提供肉牛养殖、疫病防治、人工授精等养牛技术,无偿分享肉牛销售渠道和模式,鼓励他们加入到养牛队伍中来。

“以前我们什么都不懂,也没有发展的门路,后来张总就给我们讲可以发展养牛,年以后,我就自己投资了七万元钱,买了十三头牛就自己养,张总教我们疫病防控、人工授精等养牛技术,现在圈舍里面有四十六头。”花坪街道东山社区村民申修权告诉记者,家过去收入来源单一,在张佑胜的带动下,目前光养牛一项收入每年就有20多万元。

如今,在张佑胜的带领下,凤冈县众心能繁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了东山社区和关口村,共有户肉牛养殖户,肉牛存栏量多头,其中能繁母牛多头,合作社产值达多万。

“作为一名‘乡村掌墨师’,下一步打算就是让整个东山、关口能够实现人均一头牛、人均一亩草,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通过养殖肉牛来发家致富。”张佑胜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编辑 邓钺洁

编审 赵勇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43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