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行走在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的乡村小道上,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现在这环境好哟,一点都不比城里差。”门前有花草,屋旁有广场,屋后有公路,说起如今的宜居好环境,临江村三新组村民龚德平直言很幸福。
“我觉得这条路周边的园子要用篱笆围起来,然后再在边上种点花。”
“那条路也是,中间铺石板,两边铺水泥,方便开车拉运东西。”
……
这是前不久,临江村三新组的几位村民,围在一起商量自己村寨人居环境如何整治,如何打造最美村庄的对话。
“今天的好环境,得益于村支两委的引领带动,也得益于咱们坚持自己的事情商量着办的结果。”在龚德平眼里,他所居住的院子之所以变得如此干净整洁,是近年来凤冈县创新探索实施“党群直议制”的推动和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让村民充分参与到议事、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各个环节中,全面调动村民积极性。群众的事情商量着办,人居环境整治,农民是主体,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实际工作中多与群众商量,多听群众意见,让群众主动投身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成为该项工作的推动者、参与者、建设者。
在整治中,临江村党总支全程参与,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院落打造群众自己说了算,采取“党支部+议事会”,“党支部+组议事会”运作模式,配齐组级班子成员和组议事会成员,着力解决有人办事难题。打造中,村民们纷纷献计献策。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打造出一个具有乡愁气息的美丽院落。
无独有偶,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各行政村始终坚持群众的事情,商量着办,利用村民大会、院坝会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吸纳群众意见。
“每天镇村的干部都和群众打成一片,大家在一起交流、献计出力、共同动手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家关系更亲了,他们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和我们交流,大家现在干什么都有劲。”进化镇副镇长王宁表示。
小村的早晨,被鸟鸣唤醒。走进临江村秀竹组,村道有绿,院落有绿,整个村庄都笼罩着绿意。干净的乡村道路、有序的民居圈舍、便利的垃圾箱四处可见。这些都得益于村里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村民们过上了文明宜居的新生活。
“现在大家干事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临江村秀竹组村民王波指着公路边上用砖头和石磨垒起来的景观墙,高兴地说。
在他的记忆里,过去的秀竹组,杂草丛生,柴草乱堆,部分村民家中更是垃圾满地。
村庄环境整治是提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让群众参与到自家村庄的规划、并亲自动手建设自己的家乡,出力出智,提升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形成共同治理环境、珍惜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美丽村庄新画面正逐渐展现。
“从前,村里道路窄、坑坑洼洼不说,房前屋后经常能看到各种垃圾。现在,村里的路宽敞平坦,绿地越来越多;以前到处乱扔的垃圾,现在装进了垃圾箱,四处流淌的生活污水进了排水沟,门前堆放的农家肥有了集中的堆积点。”土生土长的村民老李说,某一段时间内,村里的变化是细微的,但如今回过头来看,却发现自己待了几十年的村庄几乎变了模样。
如今,站在村头,放眼望去,一片片树木绿意盎然,浓荫匝地。横竖交织的乡村道路全部硬化,路两旁太阳能路灯有序排列;房前屋后整齐干净,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格外清新。
开窗见绿、推门进园、俯身亲水,成了村民们幸福生活的“标配”。
美,不仅在环境,更在人心。如今,行走在凤冈的乡村小路上,不仅有颜值,更有气质。村规民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村民们用自己的行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彰显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主办单位:贵州省乡村振兴局
审核:陈波
审校:叶波杨兰
校对:马磊
编辑:王琪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