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抗日战争最为关键的时候,年,来自四川的战士张思德,在陕北烧炭时,炭窑崩塌失去了生命。毛泽东同志出席追悼会,发表了名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演讲稿短小精干,语言平实,一个字一个字敲击着在场每一个同志心灵,铿锵有力。
第二年,中共七大召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载入党章,升华成为中国共产党奉行的宗旨,成为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这篇简短的讲话稿,后来与《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汇编在一起,成了干部培训班的教材,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为“老三篇”。
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后最艰难的日子里,马灯旁、油灯下,党员干部、战士学生、人民群众,如饥似渴地读着、背诵着这篇光辉著作。今天,新中国学校的课堂上,仍然回响着其中的名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为人民服务”,五个金色的大字,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成为了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02
薪火相传世代不息
时代的火炬,延续到了年,国务院扶贫办等7部门联合行文,构建精准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郑重向世界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在全国打响,“为人民服务”这面金色的旗帜,在贫困地区烈烈飘扬。
毛泽东曾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战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规模之广前所未有,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和使命担当,如日月经天,光华夺目。
怀着这颗初心,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视察,在遵义市播州区(原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与村民座谈时指出:“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随后,总书记走进安徽大别山,走进宁夏、青海、山西、四川、重庆、甘肃、河南……足迹遍及中国最贫困的地区,走进贫困群众的家里。
怀着这颗初心,省、市、县、镇、村各级书记带着党员干部,在贵州高原谱写着改天换地的雄伟华章。
怀着这颗初心,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在红城遵义全面打响。
03
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借着脱贫攻坚的浩荡春风,遵义革命老区的群众,揭开历史新的一页——
畅达的道路交通,连接了农村千家万户;清亮的安全饮水,流进了寻常百姓家;稳定用电、通讯信号,向边远山区延伸;务川石朝乡,桐梓黄莲乡,“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区,老百姓举家搬进城镇,唱响“出山记”,斩断了代际相传的穷根;辣椒、蔬果、竹笋、牛羊……一个个扶贫产业在黔北大地上蓬勃生长,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正在大娄山下、赤水河畔全面展开;教育扶贫,让寒门学子圆了上学梦;医疗扶贫,让山区群众病有所医;安全住房,“尽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幸福洋溢在群众心里,笑容展现在群众脸上。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组组通公路修建忙遵义市务川自治县柏村镇长脚村村民正硬化组组通公路田东摄
九丰园区示范带动枫香九丰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在周边流转土地亩建设露地果蔬栽培示范区,以此引领周边9个乡镇2.6万农户种植露地蔬菜5万余亩的辐射带动区,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带动群众亩均增收元以上。赵昶摄
遵义市凤冈县土溪镇老百姓卖出万寿菊
到年,5年时间里,遵义减少贫困人口92.22万人,赤水、桐梓、凤冈、湄潭、习水、务川、道真先后脱贫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年3月3日,随着遵义的深度贫困县正安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遵义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在贵州省率先实现整市全员脱贫目标,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向党中央、省委和全市万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遵义市赤水市元厚镇,干部通过召开群众会宣讲扶贫政策。
遵义市汇川区泗渡现代农业产业园
遵义市务川自治县分水镇中坝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万亩辣椒,确保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打下良好基础田东摄
如今的遵义,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以党的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实干兴市,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魅力,向着全面小康大跨步迈进。
04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更何况如此浩大的人类脱贫工程,如此旷日持久的忘我浴血奋战!
我们看到,脱贫攻坚建成的每一寸公路、每一口水池,每一块生长扶贫产业的土地,每一分送到群众手里的扶贫资金,无不凝聚着党员干部无私奉献的满腔热血,无不昭显着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炽热情怀。
凤冈莲藕丰收莲农笑。陈昌霖摄
汇川区板桥镇汇塘河移民小区
毛泽东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种彻底的、为人民利益工作的精神,年深逾厚,历久弥新。
这种精神,体现在身上,那绝壁天险上的一凿一锤,只为了让老百姓喝上一口干净的水。
这种精神,体现在女检察官谢佳清身上,这位柔弱的驻村干部,长达四年坚守在“高原孤岛”竹元村,帮助村民修通公路、发展产业,从“荆棘满布”的扶贫路上开辟出了“满园芬芳”。
老支书黄大发
女检察官谢佳清
这种精神,体现在每一名脱贫攻坚党员干部身上,他们抛家别子,深入乡村。“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崎岖陡峭的山路,印满了他们走访的脚印;深夜研判会上的烛光,照亮了他们沉思的脸庞;有的同志,身患癌症仍然坚守阵地,发出“死也要死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豪迈誓言;有的同志,“90”后扶贫干部徐梅等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05
所有过往皆成序章
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时,正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他教导全党全军:“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希望,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与抗日战争不同的是,脱贫攻坚这场人民战争只有接力棒,没有休止符。已经消除贫困的遵义,“成绩”属于过去,“光明”正在眼前,但是“希望”仍然在前方,“勇气”仍然还要激荡在身上。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还要永揣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保持攻坚阵形不变、保持攻坚脚步不歇,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提升脱贫成效。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们还要永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断改写历史、创造未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送医上门年4月25日务川自治县分水镇卫生医疗服务队进村入户为贫困群众体检。田东摄
06
年是全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
在这意义非凡的时刻,我们再次捧读《为人民服务》;耳边回响起毛泽东同志的优秀学生、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对这篇文章的的深刻解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湄潭县黄家坝镇牛场村(.03.21)-胡志刚摄影
审核:邹杰
作者:查小刚
编辑:蔡乾军、张辉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