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以来,遵义市遭受高温少雨天气,当前少雨天气依然持续,全市个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受到灾害,受灾人口达万余人,累计近21余万人因旱饮水困难。为切实解决好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遵义市各地全力以赴、多措并举打响抗旱保供水“攻坚战”,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桐梓县全力以赴抗长旱保供水。灾情发生以来,全县干部群众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在灾情面前不等不靠,多措并举,迎难而上,全力战胜旱情灾情。县应急、水务、农业等部门深入灾情严重的乡镇、村、组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抗旱救灾工作组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县水务局根据全县22个已成水库、口山塘和条河流水情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和用水调度,首要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同时,加快抗旱应急工程建设,10月1日以来,全县14个抗旱应急工程相继开工,目前已完工4个,其余工程预计11月底投用。
正安县规划“项目”建设保供水。正安县面对旱情迅速反应,落实应对措施,强化抗旱救灾资金保障,全面推进水网规划建设,全力保障农村群众生活用水。以农村供水管网建设规划为基础,以大江大河和水库作为供水水源谋划建设项目34个,总投资约1.7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4个,其余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计划于年11月底前开工建设17个水网建设项目,预计投入县级资金约万元,同时,正安县正积极争取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全力推进供水工程建设,彻底解决群众供水保障及旱情造成的饮水困难问题。
赤水市多措并举抗旱保供水。赤水市水务局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好水利工程,加强管护机制,解决好群众反馈问题,多措并举抗旱保供水。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原则科学调配用水。建立饮水工程长效管护机制,构建饮水工程有人管水、有章治水、有钱护水、以水养水良好格局,保障抗旱关键时期供水工程管护有序。同时,依托“水务”供水保障服务平台,第一时间收集、第一时间处理群众反映的供水问题,切实解决抗旱保供“最后一公里”。
湄潭县“”工作法保供水。全面构建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五化”农村供水机制,建立“”工作方法,即开好三场会(开好群众会,落实民主决策;开好研判会,落实科学决策;开好验收会,落实质量管理)、选好三队伍(选好设计队伍,确保设计质量;选好施工队伍,确保施工质量;选好运营队伍,确保运营质量)、建好两本账(日常管护台账,做到规范管理;收费收缴台账,做到信息公开)、用好两资金(用好财政资金,推进工程建设;用好维修资金,确保工程长效),努力实现农村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五同”供水目标,保障供水安全。
凤冈县通力协作防旱抗旱。县应急、水务、督考办联合组建了防旱抗旱督查督导工作组,开展供水保障、灾情统计等专项督导。各部门、各镇街通力协作,通过实地走访排查,及时掌握干旱情况。启动农村供水保障“一日一调度”工作机制,帮助受灾群众寻找新水源点,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