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携手,情越山海。
年,中央调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明确广东省继续协作贵州省,开启两省全面交流合作新征程。两省紧扣助推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健全协作机制,拓展协作领域,优化协作方式,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谱写粤黔东西部协作新篇章。
山海同心,携手并进。一年多以来,粤黔共同发力,以精工之笔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协作画卷:产业协作、园区共建、粤企入黔、劳务协作、医疗教育帮扶等成效显著,绽放东西部协作绚烂之花,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东西部协作典范渐行渐近。
石阡县共建产业园。
健全机制携手并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东西部协作,既是时代要求,也是共同富裕的解题之道。
去年初,当粤黔再次协作,两省高层高度重视,高位推进。贵州省调整充实省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粤黔协作办公室,组建东西部协作工作专班。市、县两级比照省级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及相应工作机构。
广东省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高度的行动自觉,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6个市与贵州省除贵阳以外的8个市州结成协作对子。各结对市细化明确84个县区和镇街(组团)采取“一对多”“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与66个脱贫县开展协作。
谋在新处,干在实处。粤黔党政高层互访,召开联席会,共谋东西部协作新局面。两省乡村振兴局牵头统筹协调,各厅局、市州、县区频繁走动,协作越来越紧密,感情越来越浓。
在粤黔两省高位推动下,两省聚焦产业合作、劳务对接、消费帮扶、人才交流等,广泛开展深入协作。今年初,国务院出台新国发2号文件,支持广东与贵州建立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打造东西部协作典范。
立于潮头,走在前列。两省立足新国发2号文件,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打造协作典范、共建产业园区、创新稳岗模式,翻开两地协作崭新一页。
东莞乐嘉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在松桃县投资高端玩具生产项目。
产业共建共赢发展
在遵义市凤冈县珠遵蚕桑产业园,村民种桑养蚕,一派繁忙。去年,珠海与遵义开展协作中,立足凤冈县蚕桑产业特色,投入万元协作资金,引进珠海国有企业与遵义星丝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珠遵蚕桑产业园,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绿色经济产业链,预计实现蚕农经济增收万元以上。
六盘水市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天富刺梨农业产业示范园内,刺梨枝头结满小果实,清香扑鼻。作为中山市与六盘水市共建产业园,该园区通过引导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方式,由天富刺梨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农户种植刺梨3.12万亩,并建设加工生产线。如今,刺梨初加工生产线已建成,这里的刺梨鲜果可就近加工,并接到深圳、上海以及韩国客商的订单。目前,六盘水市与中山市共建产业园区5个,35个产业项目落户,实现到位资金11.96亿元。
六盘水市盘北园区制鞋项目带动当地群众就业。
......
一个个园区蓬勃发展,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绘就一幅美丽的发展美景。去年以来,粤黔两地加强资源优势互补,共建产业园区,按照“一市一县一园”总体布局,紧盯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两个目标核心,坚持规划引领、“四化”引领、龙头引领三个引领,强化四组织保障、政策保障、技术保障、机制保障“四项保障”,形成“”共建模式,协作共建产业园区88个,其中农业产业园60个,年,引导入园企业个,实际到位投资63.14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04万人。
以共建园区为平台,以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东部市场+贵州产品的“4+”合作为着力点,围绕助推贵州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牵引企业到贵州投资兴业。年,通过粤黔协作引进落地企业个,到位投资.21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3.81万人。去年9月8日,由贵州省委、省政府主办的粤黔东西部协作产业招商会在广州举行,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个,产业投资项目26个,签约总金额.8亿元。立邦集团、越秀集团等优强企业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贵州。今年,新增投资企业个,投资金额44.95亿元;引导入园企业个,到位投资额20.13亿元。
产业共建,企业给力,如今的贵州大地,融入广东元素的共建产业园区欣欣向荣,六盘水市万亩猕猴桃“吨产园”、10万亩刺梨“千斤园”、万亩茶叶“万元田”等产业园区涌现,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贵州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方案。
广东省佛山市投入万元支持锦屏县鹅业项目,图为新化乡贵丰牧业鹅养殖基地。
多元协作打造典范
岁月沉淀,粤黔协作越来越紧密。两省围绕干部交流、劳务协作、消费扶贫、组团式帮扶等,开展更宽、更广领域的协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让东西部协作步步登高。
多层次开展人才交流。年,互派党政挂职干部名、专技术人才人,举办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班期,培训2.4万人次;举办专技人才培训班期,培训11.62万人次。今年互派党政挂职干部名、专业技术人才人。
劳务协作稳岗就业。通过集中输送、技能培训、帮扶吸收等举措,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去年帮助农村劳动力就业26.22万人。今年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15.36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9.37万人。
消费协作“黔货出山”。新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86个,累计达个;建成冷库个,拓展销售市场,持续开展消费协作“七进”,年广东累计采购、帮助销售我省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14亿元。
探索“组团化”医教结对帮扶模式。引导广东省所学校、家医院组团帮扶贵州省所学校、家医院(卫生院),通过优秀帮扶团队的精神引领、文化植入、管理输入、示范培训,提升整体水平。
安顺市有序组织务工人员前往广东就业。
“多元化”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依托“万企兴万村”等平台,动员广东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助力贵州省乡村振兴。年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帮扶资金共计3.2亿元,捐物折款1.21亿元。
聚帮扶之智,汇协作力量。粤黔协作之花在贵州大地璀璨绽放,各地探索了推动东西部协作的实践。
安顺市与广州市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开展人才交流、产业协作、园区共建、劳务协作、消费协作,努力打造东西部协作新亮点和乡村振兴“安顺样板”。
毕节市与广州市创新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国企+民企”组织方式,整合民主党派资源和广州资源,实现粤港黔企业联手和统一战线联手助力乡村振兴。
铜仁市与东莞市构建党政推动+东西互动+专班主动+部门联动+社会促动的“五力驱动”新时期莞铜协作新格局。
黔南州与广州市探索协作新模式,深化劳务、消费、产业协作,促进人才振兴、协作纵深推进、乡村建设振兴。探索建立“定制套餐”、“定制生产”、定制产品“三个定制”消费协作新模式。
惠州市、黔西南州共同打造的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园区,延长食用菌全产业链。
黔东南州与佛山市加强产业协作、消费协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和乡村建设协作力度,努力打造东西部协作新标杆。
黔西南州与惠州市总结提炼《构建“一处两站”格局,深化干部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招商引资新形态》《多层发力促消费,衔接帮扶助发展》等10余个协作典型经验。
情牵相伴,携手向前。如今,两省聚焦产业园区共建、劳务协作、社会事业和乡村建设等重点,开展多领域、全方位协作,携手开创新局面,共同打造东西部协作的典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胡丽华杨小友
编辑胡玉山
二审袁国彬
三审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