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屋村第一书记李红村民眼里的贴心人

5月26日,日头刚刚初露,凤冈县土溪镇大屋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红简单洗漱之后,便匆忙背起公文包往组里跑,开始了他一天的“战斗”。   到汪国智家,帮助他协调销售鸡的事,还有把从村民哪儿收来的马铃薯送往省监狱局......一件件、一桩桩都是李红心头挂念的大事。李红(右一)走访村民别看李红现在如此忙碌亲民,村民放心把生计大事交给他,年省监狱局刚把他调往土溪镇大屋村担任第一书记时,他也曾遭遇过“滑铁卢”,驻村工作常常碰壁!   刚到大屋村时,一些村民一看省里派来驻村的是个年轻人,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人怎么这么年轻?肯定什么都不懂、都不会,指定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就会一走了之的......”   种种质疑声瞬间围绕在李红耳边,但本着水滴石穿精神,李红没有气馁,而是选择了一户户、一家家的去走访调查,为村民们解疑答惑,打消他们内心的顾虑,走访的那段时间,一天下来,汗流浃背、脚磨起泡,几乎成为了李红的日常。李红开群众会时,座无虚席但这个年轻人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并没有因此受到丝毫影响,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就走访完了大屋村所有村民,在驻村日志上满满当当地记录着每一户村民的具体情况。   走访过程中,李红了解到大屋村村民徐某某孀居多年,加上4个孩子读书,生活经济压力巨大,在核实情况后,李红帮助她办理申请了临时救助,并向村里推荐,让徐某某当上护林员,产业发展上,通过说服,徐某某也种植起蔬菜,再增加了一条收入渠道。李红(左一)帮助村民搬运农产品如今,这家人生活水平有了大大改善,李红与帮助过她家的村里人感到无比欣慰,   “几个人、几户村民富都不算富,大伙富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小康的正解含义就是如此。”在李红的心里,他一直在为村民拨动着产业致富“算盘”。   为带动大屋村村民发展产业,李红时常在地里和村民一起劳作,共吃共住,每当村民蔬菜种植基地繁忙时,村民都会想起李红,叫上他帮忙,长此以往,村民们就送给他一个亲切的外号——“红书记”,而李红也成为了群众心中的贴心人。蔬菜、肉牛、团葱……现今,在李红的倾情帮扶下,大屋村余万项目也已落地,贫困户亦有了自己的致富产业,村子剩下的31户贫困户与年年底全部清零,村子“面貌”发生了大变化。   李红能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年10月,妻子带着刚满月的女儿回了河南洛阳老家,只为让李红能够安心驻村,那个时候,一家人只有春节短短几天的团聚时间。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李红将提前订购好的回乡火车票退掉了,义无反顾投入了疫情防控一线。值守卡点的李红(右一)第一时间发动农村党员、青年组成了党员志愿服务队,日日废寝忘食地行走在村寨中,摸排重点人群、宣传疫情防控措施。   看着春节没有回家过年的李红,有的村民不禁发问:“红书记,你想家吗?”   面对问题,李红也总是一句话:“想,但更想保障你们的健康安全。”   从早到晚连轴转,身边同事都劝李红注意休息,可他却一直坚持,加班加点不懈努力下,大屋村全村户位村民共进行了3次全面排查,群众生命防线得到筑牢。李红(左一)和村民一起劳作“一切为了群众,群众的事就是我的分内事。”这句话是李红的“口头禅”,而事实证明,他说到做到了,受疫情影响,大屋村大量农产品滞销,通过李红多次和省监狱系统联系,以“跑破了鞋、磨破了嘴”干事精神,帮助村民销售出农副产品余万斤。   如今,走在蜿蜒的大屋村乡间小道上,随处可见勤劳的大屋人民耕耘劳作,产业基地里那连片种植、绿油油的辣椒苗让人目不暇接,一切的一切,因为有着像李红这样的驻村工作者在奋斗,脱贫攻坚战胜利指日可待。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李洋通讯员刘胜兰编辑孟锦群编审郑德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671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