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一花一草扶贫路不是他乡是

我叫洪俊花,说起脱贫攻坚,我有太多感触。三年前,我来到凤冈县何坝镇凌云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此便开始了我的脱贫攻坚驻村之路,至今已有多天。   初到凌云村,虽有满腔斗志和热情,但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我感到茫然无措,不知如何去做群众工作?也不知如何着手开展工作。洪俊花(右)与村民一道采蓝莓当时凌云村的当务之急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虽然地理位置距离凤冈县城只有12千米,但是改造前的的凌云村中山、同建等村民组却还没有通通组公路,群众出行极为不便,更不要说发展。   在政策指引下,我同村里的书记、主任一同从各个小组开群众会入手,每天顶着烈日,逐条马路踩点、规划、测量到施工,全程参与。不到一年的时间,凌云村修通通组公路8条近10千米,通村公路2条5千米,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   为动员独居老人搬离危房,我们走访多达几十次;为让村民吃上放心水,我们帮助选点、建水池、挖沟埋管,直至村民家中水哗啦啦的流出。为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我们半夜依旧在转运水泥等材料。洪俊花开群众会经过近11个月努力,凌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0%以上的农户实现了入户路硬化,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村民思想得到大提升。   年7月,我们村迎来了国家第三方验收评估,并以零差错的成绩通过了国家考核,我们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但是距离全面小康还有一定距离,于是我选择继续驻村。我与村支两委积极谋划和争取项目,动员贫困户发展产业,在全村发展了茶叶多亩。   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村里广开群众会、培训会,讲解茶叶栽培管理技术、茶叶质量安全。面对担心风险或缺资金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我帮助他们垫资发展;面对交不了学费的学生,我帮忙垫付学费让他们有学可上;面对生重病家庭,我也曾捐钱捐物帮助筹集医疗费......   不知不觉,来到凌云村已经三年多,这里的一花一草一路我已无比熟悉,走到村村寨寨,都能听到群众亲切的称呼我“花书记”,我特别喜欢这样的称呼,每每走在凌云村的乡间小道上,心中总会哼着一首歌“不知不觉把他乡,当成了故乡…”        洪俊花,年5月,受原凤冈县茶叶产业发现中心(现凤冈县农业农村局)派驻到凤冈县何坝镇凌云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先后荣获“凤冈县脱贫标兵”“凤冈县优秀村第一书记”,年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称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洋整理编辑孙文竹编审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681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