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我兑现了与村民的五年脱贫

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710/7288900.html

我叫舒化贤,年1月,受凤冈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宣传部安排,我收拾行囊,坐上汽车,赴凤冈县进化镇大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两年期满后,我选择继续留任。在村里的日子,我与大堰户村民立下了五年脱贫之约,立志贫困群众不脱贫誓不还。

舒化贤(右一)和村民们一起务农

数个春秋冬夏见证了我与大堰村民共同摆脱贫困的点点滴滴,我兑现了与他们的约定:村内的贫困群众腰包鼓起来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昔日通往村寨的泥泞小路变成宽敞光亮的水泥大道;村民不分白昼挑水喝的背影一去不复返,家家户户住有所居,吃住不愁,逐步过上小康日子。

回首脱贫攻坚扶贫路,有欢笑、有心酸,与群众们一起吃住在村,一起改变村貌,改变生活,改变命运,我与他们结下了深厚情感,这其中有几个故事令我记忆犹新。

李强夫妇与我在驻村调研时相识,那时候,他们夫妇二人开过酒厂、包过工程,后来才在贵阳务工。

用群众的话说,“什么都搞过了,最后都没有搞成功。”

知道他的经历后,我主动联系,将养牛致富的想法告诉了他,再三交流沟通后,我们互相一句:“我相信你,你也要相信我。”

舒化贤帮助村民修水管

他放弃在贵阳务工的高薪收入,回乡开启了创业之路。说干就干,通过我协调到蜂岩镇两车养殖草种支持后,李强开始设计规划养牛圈舍工作。牛圈建设好后,他养下15头牛,草种也栽种下地。

凭着勤劳努力,李强在肉牛养殖业上下足功夫。如今,他家的养牛场每年肉牛出栏量就达50多头,此外,他还带动村里5户贫困户加入养牛行业,让多户群众受益。

靠着养牛,每年村级集体经济至少增加1.5万元,村民的年收入增加到5万元左右。

如今,大堰村李强夫妇二人带动乡邻养牛致富的故事,已经传到了十里八村。五年来,李强从一个打工人到当起了“牛老板”,还变成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我为他自豪。

谁说懒汉扶不上墙?我们村里还有个出了名的“酒鬼”懒汉何老三(外号)。

听村里人讲过,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他该享受的都得到了享受,可还是要做个靠着墙根晒太阳、躺在政策上吃喝不做事的人。

听闻他的传说后,我特想一睹真人。

舒化贤(左二)和村民在牛场

何大哥家的房子有一个转角,一共四间房,由政府修建。第一次去他家时,我在院坝叫了几声大哥,但无人答应。于是,我试着进屋看看,还未进门就听到了打雷般的呼噜声。

叫醒他后,我与他进行了细致交谈,了解到何大哥原来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外打工,二儿子在读高中,妻子早年去世,这使他一直未有交心人,只得以酒度日,从而逐渐养成了酗酒的习惯。

靠着多次上门,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何大哥也是知情理的人,我劝他改变习惯,重拾生活信心,给两个儿子树立榜样。

如今,何大哥醉酒的习惯改了,房屋周围环境也打理得干净利落。现在,他不仅靠着割棕皮赚到客观的收入,还在附近当临时工,每月还能赚1千多块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懒汉醉汉的形象对他来说,早已是过去式。

多个日子,在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与大堰村名村民一起共谋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几年来,我早把村子当家,无悔这次驻村经历。

舒化贤,男,年1月,赴凤冈县进化镇大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两年期满后,继续留任。年凤冈电视台“身边”栏目对其优秀事迹进行报道,年荣获凤冈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年入选“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洋整理

编辑胡耀元

编审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21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