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代表委员话生态筑牢生态底线守

市人大代表

凤冈县水务局局长覃信文

近年来,凤冈县不断完善河长制管理体系,目前共有县级河长28人、镇级河长89人、村级河长人。15名河道警长认真履行职责,依法打击河长制工作中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治水护水工作秩序。结合脱贫攻坚工作,该县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河道管理巡查保洁员名,加强河道的巡查和保洁。

“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并实施‘河长制+’,进行科学治水新实践。”覃信文告诉记者。

通过“河长制+党建”,凤冈县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督促落实、责任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党组织将河长制工作融入管党治党日常工作,党组织书记把抓好河长制工作作为份内职责,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大事项亲自督办,确保河长制工作落到实处。

结合“三治”建设,凤冈县河长制工作力度不断提升。一是推进法治建设,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培训宣传,依法打击各类危害河流湖泊等违法犯罪活动;严格治理不达标水体,控制各类污染源,综合治理各类垃圾、入河排污口等。二是推进德治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爱河护河、保护水资源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积极教育和引导群众,以德促治、以德促管,营造全民参与爱河护河的良好氛围。三是推进自治建设,制定相应制度或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爱河护河行为,组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学生代表等共同参与的义务监督队伍。

强化“以河养河”机制,增强河长制工作内生动力。有条件的河道以村委会为经营主体,引导有水产养殖技术、爱河护河的能人及河道保洁员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并将租金、分红等收益投入到生态修复和河库治理中,达到反哺的目的。

凤冈县还不断强化信息化建设,提升河长制工作管理水平。通过健全县级河长制信息平台,实现动态化监测县域内河湖水库,做到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整改处理,提升工作效率;建立岸线管理信息化平台,落实规划岸线分区管理,有效推进河道综合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水域岸线行为,维护河流水域秩序。

市人大代表

仁怀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杨发洪

环境监测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的核心目标是提供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数据,判断环境质量,评价当前主要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服务。

仁怀市生态环境监测站严格按质量管理要求开展各项监测业务,形成了《质量守则》《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符合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开展各项监测、设备管理及档案管理工作。在各项监测工作中,严格按照《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和《质量管理手册》要求,按时报送各类数字型和文字型报告,实行三级审核。同时,加强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的水质监测主要分为三大版块,分别是城区和乡镇饮用水源地,赤水河流域仁怀境内的4个断面,盐津河、九仓河、五马河3条重要支流。在监测手段上,采取人工和自动监测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在监测种类和时效性上形成互补。”杨发洪告诉记者。

由于仁怀酒类企业较多,为确保工业用水安全,有效预防水污染,水质监测工作尤为重要。在工作中,杨发洪发现,因为酒类企业密集,一方面在传统酿酒工艺中,冷却水使用量非常大,也因此造成了不小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锅底水、窖底水污染物浓度高,不仅在处理上要花大力气,也容易造成污染。因此,杨发洪呼吁酒类企业在节约用水、减少索取量的同时,要加大对新科技手段的研究、投入、使用力度,从而保护自然环境。

在今后的工作中,仁怀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监测能力,健全监测体系,完善环境质量监测,深化污染源监测,开拓生态监测和土壤监测,树立环境监测的权威性,真正让数据反映环境状况和变化规律,切实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市人大代表

仁和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英

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和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人居环境,保障城市生态。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年12月23日,汇川区洗马路街道仁和苑社区作为中心城区垃圾分类示范点,正式启动小区垃圾分类定点投放。

“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进居民家中,走进居民心里,提高居民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在示范工作启动前,社区在每一栋楼张贴启动垃圾分类定点投放通知,并利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62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