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德江,因交通便捷更绚丽;全域旅游,也因交通完善更精彩。驱车行驶在杭瑞高速和沿榕高速德江路段,两旁层峦叠嶂、植被葱郁,不断变化的景致与蓝天白云交相呼应,令人心旷神怡。
德江县位于铜仁市西部,东邻印江土家族自治县,西接遵义市凤冈县,南与思南县接壤,北部插入沿河、务川之间。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定位的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有“三高五铁一港一机场”,过境德江的杭瑞高速公路、德江至沿河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德江至务川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万吨级乌江航运德江港一期工程已建成,德江机场完成规划选址工作,水陆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逐渐形成。
探寻红色记忆见证时代变迁
在枫香溪会议会址旁的一户人家里,一位白发老人,穿着绿色军装,向带着红领巾的小朋友们讲述着,当年红三军长征路过当地时,他和贺龙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名老人叫黄金如,今年93岁,家住德江县枫香溪镇红军纪念馆旁。
年6月16日,红三军在贺龙、关向应等率领下,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剿,从四川彭水西渡乌江,进入德江县枫香溪,并在此地召开了“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会议”。
黄金如老人回忆说,当年他才7岁,红军分别驻扎在王家祠堂等地。“我记得清楚,红军大胡子(当地人称贺龙为大胡子),戴着礼帽,手上常拿着长烟杆。”
有一次,黄金如还和“大胡子”去附近一水沟钓鱼。路上,“大胡子”对他说:“小鬼,长大了去当兵啊,打土豪,分田地,保家卫国……”
黄金如老人说,“大胡子”叫他去当兵,当兵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年,黄金如当兵的愿望终于实现,参军入伍到了河北省石家庄,年6月入朝鲜,徒步半个月到达平壤开城,一直在后勤部门工作,年退伍回家。
“小朋友们愿意听,他也愿意讲,别看他现在年纪大了,精神也不太好,但只要跟他聊起红三军的事,他就有说不完的话,用不完的精力。”小镇居民告诉记者。
枫香溪会议会址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枫溪社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政治教育基地,每到假期,很多父母都会来这里给孩子上红色教育课。游客何芝鸿特意带孩子来这里参观,让孩子了解红军的历史文化,体会红军当时的生活艰辛和战斗困难,对孩子进行深刻的历史文化教育,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人们不应该只追求物质享受,还要更加注重精神的满足。缅怀革命先烈、感受红色文化、给自己的心灵洗礼,已成为一种过节新风尚。”
在枫香溪会议会址纪念馆内,红色文化洗礼着每一位游客。本镇居民肖长欢每次回家探亲都要来到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他说:“平时在外面工作,回家了就会来纪念馆看一看,感受长征精种和红色文化。希望自己能像革命先辈一样,不畏艰辛、乐观奋斗,在工作上干出新成绩。”
近年来,德江县按照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规格,积极申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强化文旅融合,扎实打好文物保护利用基础,逐渐把枫香溪打造成高端红色文化旅游小镇,不断惠及老区人民。
高速路通达煎茶镇蝶变
四月,晨光以最美的姿态在大地上流淌。从杭瑞高速德江收费站驶出,沿国道行驶20分钟左右,一个欣欣向荣的村镇映入眼帘。只见街巷整洁,黛瓦白墙阵列,花草垂柳摇曳……这里就是德江县煎茶镇,一个蝶变而来的美丽村镇。
煎茶镇位于德江县西南部,铜仁市西部,位于县道、省道、国道和杭瑞高速路匝道口的交汇处,是沿河、思南、印江通往遵义、贵阳的必经之地,素有德江南大门、铜仁西大门之美誉。
年煎茶镇被省委、省政府列入首批30个省级示范小城镇,使得煎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该镇紧紧围绕“8个1”“8+3”“8+X”等项目工程全面开启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既定目标,多错并举,提升城镇整体形象。
公园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城区中道路通畅,车辆有序,处处展示着现代城市的便利和舒适,广场上,人们怡然自得,享受着每个晨昏的惬意。这是近几年来,煎茶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成果。
“以前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回家来满屋踩的不是羊粪就是泥疙瘩,根本没法收拾。现在前院后院干净整洁,出门就是柏油路,晚上路灯照着,心里亮堂堂的。”土生土长的煎茶镇居民蒋德武告诉记者。
今年70多岁的童忠良也深有感触:“现在每天带着孙子到社区走走,和街坊四邻下下象棋,聊聊天,晚上广场那边也很热闹,带着孙子去玩。我们小城镇也过上了大城市的生活方式。”童忠良连声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截至年8月,煎茶镇组组通硬化路全面建成。建成农村“组组通”公路公里。实现全镇21个村(社区)电力全覆盖、光纤网络全覆盖、所有自然村寨4G移动信号全覆盖。完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全覆盖。全面完成连户路和“五改一化一维”项目建设,路灯亮化工程全覆盖,增设农村垃圾桶,加大农村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彻底改变了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建设了“美、洁、好”的大美家园。
近年来,德江县煎茶镇围绕建设持续发力,“和谐、文明、生态”镇目标,以“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标准化”人居环境打造为标准,不断巩固发展国家级卫生镇创建成果,把创卫工作延伸到村组户和边边角角,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助力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锦上添花。
如今,这座曾经坐落在崇山峻岭中的边陲小镇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小城镇建设机遇,正在实现着“一周一小变,一月一大变”跨越发展,全镇镇村容貌焕然一新,镇村颜值节节攀升,人居环境极大改善提升,美丽乡村焕发出新活力、展现出新面貌。
盘活生态资源唱响生态旅游
德江县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傩戏之乡”,贵州省“德江乌江傩文化省级风景名胜区”,拥有处景点群,其中一级景点19个,二级景点22个,三级景点32个,四级景点14个,构成了“三大品牌四大片区”旅游格局。高速公路蜿蜒其间,环抱和连接起了一处处古迹景点,绘就了一幅通达便捷的“高速+旅游”多彩画卷。
位于德江县的武陵陶缘景区,在阳光灿烂的好天气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赏景、散步、吃小吃、骑自行车、划船,大人孩子都玩得不亦乐乎。
景区旁,村民吴安萍每天都忙着打理自己的副食店。“这个景区季季有花看,每天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我租了这间店面,做点小生意。小店每天销售额多元,生意好时一天可销售多元,平均每月有0多元利润。”吴安萍说,她以前没工作,如今打理自己的小店感到很满意。
旅游聚集人气,人气带来商机。很多百姓纷纷在景区开店做起了生意。
在吴安萍副食店不远处的一家小吃店里,老板杨光维每天也忙得不亦乐乎。
“人手不够,就我一个人打理店面,整天忙前忙后的。”客人走后杨光维终于坐下喝了一口水。“村子以前因为外出打工的人太多,许多地都荒着,只有几户还在继续种庄稼,看着荒废的土地,我们都很心痛。如今,靠着土地流转的租金,合作社的入股分红,我们的收入翻了几倍。”杨光维说。
“我以前在外面打工,照顾家里不方便,现在家乡条件越来越好,在这做点小生意既可以照顾家庭,还能挣点零花钱,很不错。”当地一位村民高兴地说道。
将旅游资源利用起来,让其成为老百姓致富的“金钥匙”。近年来,德江县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按农旅一体化思路,在匝道两旁、城市周边、景点附近集中规划流转土地,建立省市县三级园区。采取产业生态化、园区景区化发展战略,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建立发展多个农业园区,着力将德江打造成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基地,不少农户开办起了农家乐,农民顺势搭上了旅游产业快车。
本文来源:铜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