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韩陈敏,来自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为了响应贵州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的号召”。年至年,在凤冈县蜂岩镇挂科技副职,我根据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科技产业扶贫技术。 刚到深入各村调研时,发现农民很缺乏科学技术,栽植果树不知道雌雄株、授粉树的配置,修剪时将结果枝剪掉等等问题。石榴不挂果、柚子一亩地产量才多斤,乡镇府领导班子和村民很着急,我立即在峰岩镇桃坪村双坪组龚家寨开展了石榴修剪技术现场培训。同年先后在各村开展了柚子、桃子、李子等田间管理培训。 由于蜂岩镇地理环境特殊,海拔低至米,高至米,中枢村是深度贫困村,海拔-米,村支两委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四处考察,多方咨询,最后决定种植红心柚,在年底中枢村红心柚栽植多亩。年已经发展到多亩,但是挂果率很低,一亩地挂果才多斤。
于是我指导他们田间管理,怎么配方施肥,控制病虫害,修剪,什么是挂果枝、营养枝等等,手把手传授技术,经过我两年的跟踪服务,农民基本上掌握了田间管理技术。到年时,年栽植的红心柚从一亩地多斤增产到0多斤。 年11月21日,在中村委会的组织下,我在临走之际再次为中枢村果农培训,现场培训完后村民们依依不舍,“韩副镇长,你走了我们以后怎么办,能不能再留一年啦。”年12月,蜂岩镇党委书记袁沁说:“韩镇长,你挂职期就要满了,我们年蚕桑亩,今年又发展亩,蚕桑刚刚起步,你就走了,今后我们怎么办,朱场村蚕农怎么办,再留一年吧,我们再一起奋斗一年,以后我再不留你了。”于是,我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留了下来。
年,我担任凤冈县科技特派员团长,带领团队负责各乡镇的蚕桑指导服务。每年5月至9月底,是蚕农养蚕的时期,利用休息时间,我带领团队下乡指导服务,蚕农家山路崎岖,很多时间盘旋在杂草丛生的乡间小路上。年7月,《凤冈县蚕桑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年-年)》到年3月底,新建桑园5万亩。 年7月受凤冈县农业农村局邀请,我在进化镇沙坝村杏湖种桑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家蚕饲养实操技术培训。在小蚕共育室实操培训完后,带学员到蚕农家进行指导学习和接待各乡镇参观学习人员讲解蚕桑发展前景等蚕的相关知识。 年全县张种平均单产量从往年的40多斤增产到67斤,每亩桑园平均产值在3元至多元,加上套种和林下养殖,亩桑产值大约在至00元左右;全年共计培训13期、培训人员人次。分别在凤冈县进化镇、蜂岩镇、永和镇、河坝镇、龙泉镇、天桥镇、沙坝镇、石径乡等乡镇开展培训。
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的三年里,除了亲临现场外,我还通过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