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为了群众的路,我拦了

我叫陈亚玲,现在是凤冈县新建镇新建社区驻村第一书记。   我是年2月参加工作,同年7月,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曾到新建镇官田村参与驻村工作。     刚参加工作就要到村里和群众打交道,这对于当时只有26岁的我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但是我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行,从农村长大的我本就熟悉农村的一切,只要我把这里的群众当亲人,一切就好办了。我挂帮的官田村先锋小组有35户人家,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就把所有人家都走访了一遍,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存在哪些困难,我心里都大致有了底。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我开始经常加班,整天整天在村里,和老年人拉家常,和年轻人说发展,时间一长,大家都把我当成了自己人,都喊我“陈幺妹”,复杂的群众工作在真心实意的相处下迎刃而解。     通过详细的摸底调查,我发现了先锋小组的发展“症结”,组里面的串户路没有规划,分散在山上面的产业也因为路的原因迟迟发展不起来,整个交通不畅导致大家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不高,十多年来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群众想要修路的愿望很迫切。急群众之所急,不就是我们应该有的状态吗?   我开始把这些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并且在县烟办的挂帮领导到村调研开会的时候,把相关情况也汇报了。作为一次常规的工作交流,汇报的问题没有立马现场解决落实,但是我的心却更急了。当第二天得知领导要往这个组的二级路过路时,我提前就到路边去等着了,看到他车时,我脑袋一热,跑到车前拦了下来。   “小陈,你这是做什么?”面对大家的疑问,我眼泪就掉了下来,哭着说,这条路一定要修,一定要实现他们的愿望。     看着我为了群众的事做出这样的举动,没有任何人责怪我,反而安慰我说:“群众的事情,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后来,经过上级部门的认真研判,决定在先锋组修通了长米、宽三米的串户路,并且这条路还和产业路连接到了一起,先锋组群众十多年来的愿望终于在年变为现实。   这段难忘的驻村经历让我懂得了,在基层就得把群众装在心里,只有把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霞李洋编辑钱诚编审陈富强唐正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30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