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底线铺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贵州新路

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1-10月,贵州9个中心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99.6%,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

贵州30项生态环境保护的“贵州经验”,经国务院同意获全国推广;

贵州又有4地获得国家级生态创建荣誉,至此贵州已有12个地区晋级“国家队”;

……

年终岁末,这组数据的公布,成为贵州环境优化成效的“预热盘点”。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贵州是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引擎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嘱咐贵州要“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贵州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力推进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加快建设三大国家级试验区,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贵州,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故事一:惊蛰刚过,筑城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年3月12日上午10时许,贵州省四大班子领导来到义务植树点,兴致勃勃参加植树活动。挥锹填土、浇水灌溉,大家合力栽下一株株元宝枫、红花木莲、紫薇等优质树木大苗。经过忙碌的劳动,共栽下了多株树苗。

自年开始,贵州省连续六年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义务植树活动,超过6千万人次参与,共义务植树3亿余株。

4月8日,贵州凤冈县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如何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绿水青山实实在在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贵州采取“硬核”措施——

生态治理上,持续实施“双十”工程,有力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全国率先实施“以渣定产”,倒逼磷化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生态修复上,大力推进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减少数量和幅度均居全国岩溶地区首位。

生态经济上,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主攻方向实施“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持续转换新旧动能。

生态改革上,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施多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多项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此外,每年春节上班后持续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上山植树,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省领导带头开展巡河巡山,五级干部植树增绿、五级河长巡河护绿成为常态。

取得的成效,尤其“给力”——

经济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达59.95%,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全省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3%;绿色经济占比从年的33%提高到年的4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全国第一……

背靠绿水青山,赢取“金山银山”。

神奇秀美的自然山水、绿意盎然的生态环境、宜人宜居的舒适气候,成为贵州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后发赶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故事二:“明年我还来。在我心里,九坝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年已是重庆游客田维寿来桐梓县九坝镇山堡村避暑的第12个年头,每年入夏后,他都会来住上三两个月。

桐梓县海拔高度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高,有天然空调和天然氧吧之称,年平均气温16℃。而且,从重庆到桐梓一个小时即可到达,交通十分便捷。

每逢盛夏,20多万重庆人陆续来到桐梓县的农村山庄避暑旅游。游客的亲睐,让桐梓大大小小的乡村,变身“旅游村寨”。年,九坝镇入住游客约4.7万余人。

在桐梓县九坝镇山堡村避暑的游客们

近年来,贵州着眼优越的生态旅游资源,制定全域山地旅游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的康养胜地,做起大生态与大旅游结合这篇“大文章”——

率先在全国举起发展山地旅游的大旗。在全国乃至世界旅游产业分工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和核心优势。

率先在全国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10万名普查员跋山涉水,走遍全省个行政村,发现登记旅游资源8.27万处,摸清了全省旅游发展家底。

率先在全国发布乡村旅游标准体系。从旅游设施、旅游安全、主题特色等方面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行“更新换代”。

贵州打造了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还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

“绿色+”理念和旅游要素,渗透到贵州的产业园区、农业园区、示范小城镇和城市综合体之中,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生态文化旅游、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年至年,贵州旅游总收入以30%以上的增长率,实现“井喷式”增长。年贵州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次超11亿,全国排名第一。

旅游业现已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融合剂、催化剂、推进剂,实现了“兴一业、旺百业”的初衷。贵州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12%,成为全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目前,全省开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超过个,农家乐近万家,万千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分享绿色生态红利,日子越过越红火。

故事三:“冬吃萝卜夏吃姜,厍东关乡的萝卜就是香!”在纳雍县厍东关乡“万象萝卜”的农村电商销售点,东关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总监付琳,乐呵呵地“安利”当季“爆款”——毕节水果萝卜。

他告诉记者,冬季本地盛产水果萝卜,工人正抓紧包装,将通过农村电商平台销往广州、湖南、上海等地。

1月7日,“黔系列”品牌活动暨“黔货进京”新春展销会在北京举办。市民正在挑选购买贵州特产

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92.5%,千百年来,贵州人曾无数次试图唤醒脚下这片土地的活力,开发山区农业的潜力。

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年初,贵州在全省掀起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等生态高效特色产业。12位省领导领衔推进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力推进了产业发展壮大。

随着农村产业革命纵深推进,许多产业呈现裂变式发展。目前全省茶叶产量全国第一,辣椒产加销全国第一,食用菌产业跻身全国第一梯队,蓝莓、李子、猕猴桃、火龙果、中药材等居全国前列。

链条长,收益高。一颗颗刺梨果摇身一变刺柠吉,一个个小辣椒加工变成瓶装辣酱,一篮篮百香果变成了甜果脯……通过精深加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上半年,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销量达94.4%,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速5.4%。

农业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农产品市场不断延伸,辣椒、刺梨、茶叶、蔬菜等山间作物变身老干妈、刺柠吉、湄潭翠芽、威宁“三白”等品牌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好山好水孕育好产品。目前,贵州有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超过个。以安全、健康、有机而被全国消费者青睐的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黔货出山”,一路高歌猛进,打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以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产品销售额达到多亿元,同比增长70%以上。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最近三年贵州农产品销售增幅位居全国第一。

神奇秀美的自然山水、绿意盎然的生态环境、宜人宜居的舒适气候,正成为贵州后发赶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李远莉

一审:曹轶

二审:彭奇伟

三审:王幸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48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