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团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参观陆青剑摄
7月26日,北线采风团乘车沿着兰海高速转杭瑞高速直奔湄潭。“湄潭的27°茶海路,被交通运输部评定为‘十大最美农村路’,它是遵茶产业带的核心路段,起于湄潭县兴隆镇小茶海,终于湄江街道核桃坝,有12公里长。”曾在湄潭工作过的贵州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肖勤,兴奋地为采风团提供“讲解服务”。
湄潭27°茶海路串起美丽乡村湄潭县交通局供图
葱葱郁郁的茶园和坦荡无砥的乡村公路扑入名家们的视野,激发大家的探究之心。据介绍,湄潭位于北纬27°,茶海路因此得名。27°茶海路在遵茶产业示范带上,属遵义市“美丽农村路”经济示范走廊“一环九带”之一。示范带贯穿湄潭、余庆、凤冈县3县,路线全长公里,涉及国、省、县、乡、村5级公路。3个县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进行品质提升,推动公路与产业、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湄潭27°茶海路两侧是连绵的茶园陆青剑摄
湄潭27°茶海路犹如一条绿丝带,串起翠芽27°景区、浥园、万花园、七彩部落、“西部茶叶第一村”核桃坝等茶产业旅游观光资源,功能设施完善,沿路景色优美,生态和谐,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年5月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成为“以路兴茶、以茶促旅”的典范。“这样的公路,本身就是美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山西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王祥夫连连点赞。
用手机记录场景陆青剑摄
据了解,“十大最美农村路”是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缩影。省政府连续18年将农村公路纳入全省民生实事,高位推动,实施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行动计划、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等攻坚行动。5年来,新改建农村公路5.17万公里,建成通组硬化路7.87万公里,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通硬化路,快速打通老百姓出行“最先一公里”。
湄潭27°茶海路两侧是如画茶园湄潭县交通局供图
目前,全省累计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市域创建突出单位3个、省级示范市6个,全国示范县17个,省级示范县66个;全省累计打造“美丽农村路”3.2万公里;创新规划六盘水市“一带两翼”、遵义市“一环九带”、铜仁市“一带四环”、黔南州“一路三带三环”、黔东南州“一路三带五环”等极具乡域特色、涵盖全省的美丽农村路经济示范走廊1.2万公里,已建成公里。美丽农村路将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点、美丽新农村、传统保护村落等串珠成链、成环连网。
采风团在翠芽27°景区陆青剑摄
“农村公路纵横交错,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贵州的交通巨变,描绘出了一幅‘平’的画卷。”王祥夫曾多次到贵州,最初到贵州的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回忆起那时的贵州交通,他非常感慨,特别佩服贵州驾驶员的开车技术,北方平原地区的驾驶员在贵州没法开。“几十年过去,现在的贵州,是‘不平’中见‘平’。尤其是近10年来贵州的快速迈步,交通条件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有交通问题解决了,经济才会发展起来。”他表示,回去后写文章,就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贵州交通。
王祥夫点赞贵州交通巨变陆青剑摄
王祥夫来贵州多数是参加采风创作活动,这几年每次来都会感叹一番:“现在到贵州的感觉,仿佛穿行在大公园,到处青山绿水。像湄潭的农村路网,把茶产业和旅游串联起来,产生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他坦言,从城市里来,最希望的是到山里看看,这是第二次到湄潭。他认为:湄潭的茶产业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湄潭的茶叶跟全国其他著名品牌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我的很多朋友都喜欢喝湄潭的茶,尤其是春天,这里有最好的茶。湄潭乃至贵州的茶,还可加大宣传力度,把品牌做大做响。”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品,采风团成员的话题离不开“路”,离不开“绿”,离不开“爽”。
相关链接
贵州是“平”的
“名家书写贵州交通”采风创作座谈会在贵阳举行
名家书写贵州交通·南线镜头
蒋巍:贵州是飞起来的,这里看不到地平线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陆青剑
视觉/实习生李开祯祉
编辑/向秋樾
二审/舒畅
三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