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4月26日从遵义市商务局获悉,继为遵义林下鸡代言之后,上海市第三批援黔干部、遵义市商务局副局长徐剑锋又将走进直播间,向上海消费者推介遵义黔北大米。通过直播带货创新“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助力遵义扶贫农产品拓宽销路,带动老百姓致富增收。
4月28日晚19:30分,在抖音、快手、有赞爱逛等平台,徐剑锋将携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所长、上海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曹黎明研究员在上海遵义馆直播间推介黔北大米,同时还会现场连线上海市第三批援黔干部、湄潭县扶贫办副主任王晓琨,播州区商务局局长袁孟德,上海市第三批援黔干部、凤冈县扶贫办副主任陈奕共同为黔北大米销售打“call”,助力沪遵消费扶贫。
遵义素有“黔北粮仓”美誉。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万亩,总产量80万吨,已初步建成湄潭、凤冈、播州、余庆、绥阳、正安等六个省级重点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好山好水出好稻,作为在一级稻作区种植出的水稻,遵义黔北大米融合了籼米和粳米的特性优势,色泽光亮,晶莹饱满,如珠似玉,天然清香。
这次直播活动中,将有三款遵义黔北大米亮相。第一款是贵州省湄潭县竹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5斤装“大粒香”,其颗粒饱满,比常规大米大1/3。第二款是由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0斤装“白果贡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宋元年间还曾作为贡米进奉朝廷。第三款是贵州省凤冈县长山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9斤装“生态大米”,它种植在平均海拔米,年均温度15.2摄氏度的鱼稻共生稻田,含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锌硒。 据悉,在首场沪遵消费扶贫直播活动上,当晚就售出芙蓉江五爪鸡了多只,销售额达20多万元,而且上海市民还在不同电商平台进行复购。接下来,遵义市商务局还将会同遵义扶贫带贫企业,把更多优质的遵义特产带进直播间。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黄军
编辑王迟
编审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