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凤冈县室外温度达到了40度,天气非常炎热。而蜂岩镇巡检村苹果桃果园内,采摘苹果桃、装车、运输。一派繁忙丰硕的景象。
“这是最后一批桃子了,之前采的都卖完了,市场供不应求呢!”果园老板王力欣慰地说。明年,我准备套种点其他产品,这样才能让收益最大化。30岁的王力,身材瘦小,但从他炯炯有神的眼里看出,王力是个踏实、能干的青年。
“果园里大事他把握,小事我处理,这些年我们配合得很默契。”妻子舒晓静感慨道。
舒晓静与王力在大学相识,王力学的电力专业、舒晓静学针灸专业,两人毕业后都在贵阳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很稳定。两人的家乡都在蜂岩镇小河村,两家是邻居,后来走到了一起,于年6月份结成了伴侣。
“岳父家当时也在栽种苹果桃,有70亩。有技术、有资源,收入一年能有几万。就这样我动了栽种苹果桃的想法”王力回忆到。说干就干。王力夫妇当即决定放弃在贵阳的工作,毅然决然的回到老家小河村发展苹果桃种植,回乡创业。
刚回乡的王力夫妇预先决定在家乡小河村种植苹果桃,并东拼西凑的借到了6万元,准备在邻县余庆进购1千根苹果桃树苗。
说来也巧,因为岳父家之前在余庆进购的树苗收益不是很高、病虫害发生率高树苗进购价要8元一根苹果桃树苗。王力夫妇刚好在在电视上看到湖南芷江的树苗结果率高、受病虫害影响小的宣传广告,两人当即赶往湖南芷江考察这批树苗,并与湖南方面洽谈顺利,成功以5元一根的价钱,进购了根苹果桃树苗。
“小河村土地少,熟土少,我们把目光转向了隔壁巡检村,他们那边熟土多,政策支持也多。”王力边说边帮助工人搬运苹果桃上车。
年初,在蜂岩镇巡检村村支两委的牵头下,王立夫妇在巡检村农民手里以低价元一亩租下了亩山地,用以种植苹果桃树。期间,巡检村村支两委给予了王力前两年不付土地资金,产生效益的第三年开始付租金的政策优惠,这让刚开始创业的王力夫妇着实“喘了一口气”。“以前我们村青壮劳力都出门打工了,‘空心化’现象很严重,为了让家乡人在家门口就有事做、有钱拿,我们作出了改变。”巡检村党总支书记曾令波感慨到。
自年开始,蜂岩镇巡检村积极发动群众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化基地种植业,积极对接扶贫资金,修建和硬化产业路共25公里。对各产业发展实行“包村包租干部一对一”帮扶。邀请县、镇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对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户、产业发展带头人针对作物病虫害防治、如何增产等方面进行指导。
“把路修好很有用,现在我家的苹果桃销量很大,如果没有好路,客户也不会来订购我的苹果桃。”王力说到。
上过大学的王力脑筋很活络,喜欢钻研问题,很适合苹果桃种植。
在年种下树苗以后,王力天天扎根在果园,除草、打虫样样活路都是自己亲手完成,可以说是吃在果园、住在果园,苹果桃树就像他自己的孩子一样,被他精心呵护着。而妻子舒晓静也一直与他在果园劳作。
苹果桃树苗在经过一年半的生长以后,在年中旬终于开花结果了,王力夫妇请来了镇里农业服务站的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对果树进行了更加精心的呵护,挂上了果树生长液,让苹果长得更大更甜。
同年,王力的亩苹果桃种植果园共采摘苹果桃20余万斤,产生经济效益毛利润达10万余元,且大多是以零售的方式出售,刚采摘下来,就抢购一空。
“我们的采摘工人大多是巡检村村民,刚创业时,他们给我支持,我也不能亏待他们。我赚钱了,理应回馈他们。”王力自豪的说道。平时他们过来采果子,晓静都会弄点凉茶、糕点之类的招待他们。
“一年下来,整个果树生产流程要花6万多元的用工费用。”舒晓静说。冬剪、夏剪、疏果、收果、除草、每个月我们的用工量在30人左右。每人每天给他们开80元工资。
年冬天的一个清晨,还在熟睡的王力夫妇被一声巨响吵醒,出门一看,自己家的苹果桃树被积雪压断了,很多苹果桃都受冻了。两人急忙清理积雪,并匆忙赶忙湖南芷江购买防冻生物药剂。
“苹果桃受不了冻,冻久了就会出现烂桃现象。”王力解释道。虽然及时止了损,但还是造成了损失!
机缘巧合。年,巡检村受到农业银行的帮扶,以低息贷款、降低担保条件的形式帮助农户发展产业。
王力夫妇的果园灾害发生后,巡检村村支两委立即派出调查员前往调查,并对接了农业银行对王力夫妇果园的帮扶,让两人以低息贷款的形式贷了10万元,让苹果桃树“又喘了一口大气”。
年,王力夫妇的苹果桃年产25万斤,净利润达到20万元!如今,王力夫妇的苹果桃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亩,并且还套种了花椒,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两人也成立了“凤冈县畦旺农业有限公司”,加入了网上销售平台“一亩田”,让自己家的桃子远销四川、重庆、云南等地。在有产量的同时保证了销量。
与此同时,王力的苹果桃也获得了很多“殊荣”。年获得凤冈县县人社局的创业奖补贴0余元,年获得微企补助4万5千元。
现如今,王力夫妇老家小河村的旧房也因种植苹果桃而得以翻修,变成了现代新式住宅,两人还育有两个子女,两人也得以陪在了老人跟前,生活十分幸福!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见习记者李洋编辑孟锦群编审郑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