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坚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统筹各方力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域启动健康县区建设,大力培育“健康细胞工程”,示范创建一批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医院、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示范场所,转变健康观念、提升健康素养、改善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健全健康保障,着力构建“大卫生、大健康”工作格局,筑牢健康遵义建设基石。
健康学校——沿健康之路,育大爱少年。播州区第一小学自启动健康学校建设以来,引导师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注重师生健康体检要先行、学生健康课程要合理、师生健康校园要无烟、学生健康安全要落实、师生健康心理要测评,全力提高师生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培养乐观向上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健康机关——树立健康新理念,引领健康新时尚。凤冈县卫生健康局从干部职工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干预影响干部职工健康的危害因素,以开展打太极拳、读书、舞蹈、跑步“四个活动”为抓手推进健康机关建设,促进全体干部职工身心健康,倡导健康生活。
健康企业——将健康融入管理,推动企业健康文化。赤水市曾氏晒醋有限公司通过教育宣传、制度建设、非遗文化传播等措施,成立健康互助小组、小型运动活动使职工疲惫身心得到有效舒缓,积极营造健康的办公环境,设置阅读室让员工在午休时刻陶冶身心,设置母婴室让孕期女员工得到健康呵护,利用绿色植物来点缀各个办公场所,随时保持健康向上良好氛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医院——“一病两方”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医院将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开发的30种医院HIS管理系统,健康教育处方覆盖80%以上的慢性疾病,极大方便医师对就诊患者疾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实行“一病两方”,便于患者就诊的同时获取药物处方和健康教育处方,通过增派门诊医师、加强人员培训、优化HIS信息系统等措施使得“一病两方”运作更加流畅,加强“一病两方”监督考核,将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纳入科室和个人双重考核,医院“一病两方”工作开展以来,极大地降低了医患纠纷发生率。
健康社区——共建健康家园,共享幸福生活。习水县东风湖社区以改善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提高市民群众健康素质为出发点,积极营造健康、优美、和谐的宜居环境,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健康生活方式纳入社区村规民约,倡导居民做健康社区的主人。设置健康宣传阵地,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组建健康教育骨干和健康指导员开展“健康知识进万家”行动。设置百姓大舞台、室外健身场所、儿童活动室等,为辖区居民在生活、学习、工作上提供安逸、舒适的健康环境,通过健康家庭评选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健康村——将健康融入村规民约,提升群众健康素养。仁怀市苍龙街道板桥村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遵纪守法,爱护大自然,勤俭持家。发挥村妇女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乡村健康治理水平,减少农村常见健康危害,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全面改善健康状况。
健康家庭——做好“家文章”,贡献“她力量”。遵义市妇联积极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积极引导妇女和家庭议文明家风家规、讲家庭和谐故事、秀家庭幸福生活,组建“红城巾帼宣讲团”线下线上推出“巾帼志愿宣讲进万家”“遵义她力量”等宣讲活动,赋能“家活动”培育健康文明新风尚。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载体,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健康知识,积极倡导文明、健康、安全、绿色的生活方式,实现“人人健康家家幸福”的目标,助力健康遵义建设。
异地安置示范点——新市民健康新生活,群众健康观念新蜕变。桐梓县蟠龙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市民健康新生活”示范点建设,以满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群众健康促进与教育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安置群众健康素养水平为抓手,以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示范点群众健康素养水平、群众个人卫生条件、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健康服务渠道、健康管理、健康教育促进均有较大的改进和提升,
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共享健康新生活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其伦
通讯员 黄璐茜
编辑徐春燕
二审吴浩宇
三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