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马朝新老人家的生活变好了

“书记,马朝新老人家的人居环境实在是太老火了,我们无论如何还是得想办法帮助他改变才行......”

我叫安莉,是凤冈县琊川镇琊川社区的一名驻村干部,也是村里的扶贫专干。在人居环境改造的过程中,我通过档案发现村民马朝新家的环境卫生和居住环境都不太好,打算帮助他家改善一下。

但老人一直不同意搞三改三化,这让我费尽了心思。

马朝新老人今年已经74岁,老伴过世多年,大儿子和二儿子结婚后,也都另立新房单住,老人和小儿子共同居住生活,但小儿子一家为了生计,也拖家带口地外出务工,最终只剩下马朝新老人独自在老房子居住。

走访时,第一次踏进马朝新家,鸡、鸭都在厨房里乱跑,做饭只能在卧室的床边,家里没有卫生间,猪圈也是用几块废旧木板搭起来的,看起来摇摇欲坠,危险系数非常高。

安莉与村民一起劳作

但在说服马朝新老人做出改变时,他永远是那句:“我觉得我家这样挺好的,我已经习惯了,我不想改......”

没有办法,我只好一次次登门,给他算收入账、算“三改三化”费用、给他看已经改好了的村民新居样貌、看改造完成的农户验收资料和打款明细……

看我一趟一趟往他家跑,他干脆跟我说:“你不要再来了,其他家改了你就交差了,我家在这湾湾里头,领导来检查你不要带到我家来就行了。”听到这番话,我哭笑不得。

但我不能就此放弃,经过多次和老人交谈,才知道老人是担心自己把钱花在不必要的地方之后,自己的生活从此没有着落。

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我便向村里面的书记作了汇报,为马朝新老人争取到人居环境改造最大的支持力度。

马朝新老人养了两头大肥猪,一头留着过年,另一头我们高于市场价买下来,并告诉他,卖猪的钱拿出一部分就能支付补助之外的改造资金,不会动用他的养老钱。

为彻底打消马朝新“老无所依”担忧,我走访了老人的几个子女,动情晓理、一番攀谈下来,终于和他们落实了老人的赡养协议。

诸多措施方法并举,马朝新老人这才松了口,同意开始房屋改造。

安莉走访村民

前后用了半个多月时间,马朝新老人的房前屋后终于完成翻新改造,不仅添了新瓦,还新建了卫生间,安上了热水器,厨房也收拾了出来,请砖工打了新的灶头,还新建了两件圈舍。

环境新了,老人也变得爱收拾了许多,我跟老人开玩笑说:“你看,你养的大肥猪在新圈里毛色看着都要亮些了。”

老人虽然嘴上说:“好是好,但我一个老头子住太浪费了,还花了政府这么多钱。”但看着他眼角的笑容,我知道,我的付出没有白费。

作为驻村干部,又是扶贫专干,要了解全村所有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并负责所有的档案资料整理。很多政策的落实都需要依靠档案资料,档案资料完不完整、准不准确,也就关系到每一户能享受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不敢有一丝怠慢。

从档案中发现信息,然后再核实解决实际困难,成了我驻村期间的重要工作模式。

安莉,女,土家族,中共党员,年5月出生,年8月至今在凤冈县琊川镇琊川社区驻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洋 整理

编辑黄昕蕊

编审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98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