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羽祥,今年58岁。年1月,我以绝对优势的票数,当选为花坪镇关口村村民委员会主任。这正是脱贫攻坚号角吹响的时候,我深感荣幸又倍感责任艰巨。
我是花坪镇关口村土生土长的人,关口村是深度贫困村,地理优势并不明显,海拔高,土地贫瘠,产业不丰富。如何让群众真正实现脱贫致富,是我上任后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为了发展产业、夯实集体经济、建设基础设施,我奔波在关口村的每一寸土地上,我唯一的出行方式,就是方便快捷的摩托车。三年多来,2辆崭新的摩托车被我骑坏。
谈起三年来任职的感受,心中感慨颇多,有三个变化令我倍感骄傲。
第一个变化是,关口村从“无路可走”到户户通柏油路。年以前的关口村,只有一条破旧的公路从镇通往村委会,柏油路对村民们来说还是一件“新鲜事”。
年开始,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关口村开始对全村路网进行设计建设,我和“村支监”三委成员不断对接镇里进行规划;调解占地矛盾、宣传政策,率先走村入户深入了解每个组的入户路、进寨路情况;召开群众会,不断动员群众集资、动员劳力上工。现在的关口村组组通柏油路,小车都能开到家门口,别提我这小摩托车了。
第二个变化是,关口村从传统种养殖到产业发展多样化。年以前,关口村一直是一个靠传统种养殖为生的落后村,大部分青壮劳力都在外出务工。
为了产业发展,我和村委干部带领群众不断规划产业,从烤烟种植到高粱种植、蚕桑发展,从传统养殖到林下养殖,让关口村的产业呈现多样化、生态化。
不分白天黑夜,不分上班下班,我一心扑在工作上。群众口中每天骑着摩托车,奔波穿梭在阳灵山上的身影就是我,“摩托车主任”正是由此得名。
第三个变化是,关口村从“空壳村”到集体经济积累达30万。年以前的关口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集体经济积累为零。随着各级政府的支持,关口村成立了两个村集体合作社,集体经济得到大力发展。
无论是生态有机茶、野生猕猴桃、蜜蜂养殖,还是林下土鸡养殖,我都亲力亲为,忘了自己已经快到花甲之年。近年来,关口村集体经济积累达30万元,对贫困户分红11万余元。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最深的感受是“干部干部,关键在于干。”只要大家一起上阵,心往一处使,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正是关口村所有干部的团结协作,才让关口村成功脱贫出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走向了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人民富足的生活。
通讯员安波黄瑛瑛整理
编辑胡耀元
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