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你认领,不要本钱,和记公司担保贷款。” “牛有保险,养死了牛,有保险兜底。” “牛出栏了,不用愁,包回收!” …… 近段时间来,因系列肉牛养殖政策和凤冈县和记生态农业发展公司惠农措施的推行,众多凤冈肉牛养殖户有了底气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使得今春的凤冈大牲畜交易市场呈现人来人往的热闹交易局面。
在养殖效益良好、政策措施影响下,一场“到凤冈养牛去”的热潮正在养牛人的圈子里掀起。 这几天正在忙着整修圈舍的凤冈县土溪镇大连村养牛大户曾令本就是肉牛养殖能收获良好效益的“证明人”之一。 由起初的贷款发展肉牛养殖到还清欠款,现今,他家存栏的40头肉牛,一年下来,能产生30多万元利润。 问及为何看中这门生意,他总会说:“花不了什么本钱,销路又不愁,是个赚钱的好生意。”
曾令本介绍,前不久,他才在大牲畜交易市场卖了两头肉牛,就挣到5万元钱,这几天修好牛圈以后,他就去和记公司拉35头牛来饲养,六个月后,和记公司包回收了,又能再赚一笔。 “只要有养牛条件和意愿的群众,没有钱也可以养牛!由和记公司负责担保到农商行贷款,农户和公司签订领养协议,按照公司防疫标准建立饲养台账,一头牛6个月出栏期到,养牛户就能赚取利润了。”凤冈县和记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养殖场负责人黄小强说。 此外,对于有资金、有能力的个人,有意愿发展肉牛养殖业的,还可以通过合作社在和记寄养肉牛,同样是6个月出栏期到,亦能分取利润。
同时,和记公司还为每头牛缴纳了90元的保险,如遇意外死亡时,保险公司将赔付养殖户1.5万元,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肉牛养殖过程中的意外损失。 在凤冈县永和镇鱼塘村,按照“党建+村集体+大户+贫困户”模式建立起来的义佳肉牛养殖场,在抱团取暖式的发展模式下,鱼塘村集体、4户大户、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得以按照比例分红,实现了效益均衡化。 “肉牛由村集体、大户入股出资购买,以去年10月份从和记公司领来的50头牛为生产基数,6个月过去,养殖场又新添了5只小牛犊,膘肥体壮的,马上可以出栏了。”养殖场负责人说道,由于养殖形势良好,下一步还将计划在第一期50头牛出栏后,把养殖规模规模扩大到头。
在增加就业岗位方面,肉牛养殖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儿离家近,工资一个月有近3千元,作为农村来说也可以了,也方便照顾家里。”鱼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任明桃这样说道。 仅以义佳肉牛养殖场为例粗算,就常年带动近10位村民就近务工,推以全县来看,务工人数不在少数。 为全力服务、助推牛产业发展,凤冈县委县政府还专门出台了“牛五条”,以下足养牛“红包雨”充分支持肉牛养殖户发展产业。
凡是能繁母牛饲养3头以上的养殖户,新增1头贵州黄牛牛犊能得到补助0元(最高补助可达元);建设标准化养殖场的农户,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过程中,执行基础设施补助;利用冬闲田种草养牛的农户,无偿提供牧草种子;财政整合涉农资金万元,用于能繁母牛发展、龙头企业培育、牛犊繁育、服务体系建设和品牌打造等补助;县金融部门根据相关政策落实万元支持牛产业发展。 种种政策举措,旨在全力助推凤冈肉牛养殖业做大做强,而在养殖户与龙头企业、政府共同努力下,现今,凤冈全县肉牛存栏量达10余万头,头养殖场发展至20个,20头到头的家庭养殖场个,一般养殖户达多户,养牛户综合产值达12亿元,年集中交易肉牛7.1万头,交易额近10亿元。
起初的和记公司,也由年千里投资万元到凤冈养牛时,单一养牛公司发展为集饲料基地、养牛场、屠宰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综合性新型企业,按其养殖标准养殖的商品肉牛远销广东、香港多地,实现了百姓务工有去处、发展产业增收有渠道、有扶持,公司发展趋于科学化的前期预想目标。 诸多“好处”竞相迸发吸引力,一场“到凤冈养牛去”的热潮由此掀起。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李洋
通讯员王猛邓邦英
编辑孟锦群
编审郑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