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无到三通,看昔日深贫村凤冈

白癜风复发难治 http://m.39.net/pf/a_4635788.html

七月金夏,万物流苏。   近日,凤冈县天桥镇漆坪村亩烤烟迎来黄金采收期,当地村民们或忙着收烟、运烟,或正聚在一起编着烤烟串,十分热闹。

村民向仕涛作为48亩烤烟种植大户,一天下来,他不仅要协调20多位工人在他家务工,还要时刻联系烤烟运输货车,叮嘱他们加快收运进度。   “你到哪了?还有多久能把新鲜烟叶运过来?烤房都收拾好了,就等你们了......”   向仕涛介绍,现在交通条件变好了,他们这些烟农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由原来的肩挑背扛式运输烟叶转变为货车直接开到烤烟地旁,运输效率的提高带来了实际经济收益。还有就是在销售方面,早一天运送加工完毕就能早一天抢占市场,缺一不可。

向仕涛(右一)和工人一道编烤烟串

向仕涛曾算过这样一笔账,原来人工收运既费时又误工,一天最多收几百斤烟叶,现在货车按吨运送,加上计划种植、合同收购条件把持,他家的烤烟种植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一年下来,能收10余万斤新鲜烟叶,直接带来24—25万元钱毛收入。   扩至漆坪村亩烤烟种植地、28户种植户,皆因自然村公路硬化22公里、“一事一议”7.3公里,进组路50.1公里、进寨路5.公里、连户路6.12公里,年新挖产业路5.5公里等近几年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直接为他们的产业带来发展生机。

“没修水泥路的时候,去一趟镇上,走小路都要两个多小时,只有8公里路程哦。”在漆坪村光明组,71岁村民宋荣礼家里,她这样说道。   据宋荣礼回忆,交通条件未改善时,“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返家一腿泥”是常态,车入不了村进不了组,农产品销售方面是一大难题,闭塞的交通阻碍了村子发展。   所幸的是,通过漆坪人的坚持奋斗与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这个“地无三尺平”小山村实现了“一无”到“一变”蜕变,村子交通面貌发生了大变化。

漆坪村地貌

“你看,这个水多清凉,还是24小时不间断供给的。”哗啦啦、哗啦啦......漆坪村青山组村民向代武家院坝里,向代武两指轻轻一扭,自来水就源源不断涌了出来。   向代武看着供给充足的自来水,脸上流露出了喜悦,同时也回忆起了不禁心酸。   “我是漆坪村土生土长的人,我们这历来吃水都是‘大问题’,山高坡陡,用水管道铺设难度比其他地方更大,以前我家只能去多米外的水塘背水,来回近两小时,才两桶水。”向代武说。

向代武

一直到年“三改三化”工作的逐步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处蓄水池(含小水窖)陆续修建完成,漆坪这个村子吃水难的问题才得以解决。   期间,向代武也曾自行修建水蓄水池,但因建设不规范、水压力达不到推压标准,他家的供水时断时续,现在好了,因为用水有保障,他家还养殖起了多只羊,靠着发展养殖业,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

漆坪村农村饮水工程

“要是靠背水运水,一天都要走个5—6趟,就这种苦法,水都还不够用,现在自来水管直接通到家门口,别提多方便了。”羊圈里,向代武一边给山羊喂水,一边解释道。   此外,靠着漆坪村在全村贫困户中实施“因户施策”项目,按新增1头牛补助元、新增1头猪补助元、新增1只羊补助元、新增1只鸡鸭补助5元的补助惠农标准,现今,已有不少漆坪人加入到养殖业中来。   漆坪村的交通、饮水条件改善带来了产业结构模式蜕变,三者互相作用且相互影响,由“三无”(无水、无路、无主导产业)到“三通”,这个小山村无不用事实证明着这一方面百姓的勤劳奋斗史。

昔日的市级深度贫困村因为“三通”,也逐步成为了拥有水果种植合作社1个、精品水果0余亩、烤烟亩、发展集中养蜂示范点1个、全村养殖蜜蜂余群、蔬菜专业合作社1个,优质蔬菜基地余亩、新建茶叶种植面积亩,年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75万元,利益连结贫困户57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元的先进发展村落。   由于三通蜕变,村子美了、百姓富了、就业更足了。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李洋

编辑杨伦丽

编审陈富强唐正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38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