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有文养牛有一套让能繁母牛住包间

末秋时节,在凤冈县绥阳镇金鸡社区能繁母牛养殖户方有文的家庭牧场里,40余头膘肥体壮的大黄牛咀嚼着草料,和别的养牛场不同的是,每头牛都有单独的小隔间,吃喝拉撒睡都在这个小隔间内。

“定点拴养是我的大胆尝试,不仅节约空间、便于管理,还能避免母牛打架,打架对孕期母牛是最危险的。”说起自己的养殖经验,方有文和记者畅谈起来,他表示,和传统圈养比起来,定点拴养可以让空间利用率提高一倍,他家多平方米的牛舍养了40多头母牛,传统圈养,这个面积最多只能容下一半的牛。

“和放养的牛相比起来,缺乏运动是最大的缺陷,但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干预。”方有文说,“母牛什么时候发情,什么时候该喂什么草料,我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

40多岁的方有文经过10余年摸索,已精准掌握母牛从进圈、饲养、受孕、生产等全过程技术,从养牛门外汉成了一名定点拴养能繁母牛的“专家”,又因其草料营养搭配合理,养出的小黄牛壮实,受各大牛场争抢。

“一头能繁母牛平均1年可以产1头牛犊,小牛犊4个月出栏可能卖~元,一头母牛一年的管养成本也就六七千元左右。”方有文给记者算起了账,他告诉记者,自家牧场里的40头繁母牛一年能给他30万元纯收入腰包鼓了,干劲更足了!

每天一大早,方有文就在牛圈里忙活起来,切草料、喂牛、打扫牛圈……每项工作,他都做得仔细认真,圈里的牛毛色锃亮、膘肥体壮,忙完后,又仔细填写每头牛的成长档案、免疫档案。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凤冈县按照凤冈县“长茶、壮牛、扩蚕桑、兴水暖、强康旅”的发展思路,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创新实施“乡村掌墨师”人才振兴工程,着力打造一支在农村各行业各领域掌握一定技艺技术,在某一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具有较高威望的“乡村掌墨师”人才队伍,发挥“乡村掌墨师”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等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注入了源头活水,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去年6月,掌握“自繁自养”“定点拴养”技术的方有文被县里授予“乡村掌墨师”称号,并参加了“乡村掌墨师”能力素养提升培训;他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免费向周边群众传授养殖技术,带领他们参与到能繁母牛养殖队伍中来。

据了解,方有文已在当地带动20头以上肉牛养殖规模农户50余户,散户40余户,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柳

编辑徐春燕

二审李杰

三审陈富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47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