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洪英杰图、视频丨杨昌鼎徐昆
“听说摸了可以祛除病痛保平安,上去摸一哈嘛!”
遵义红军山上,暖阳普照。在红军烈士陵园纪念碑西侧小平台上的“红军卫生员”铜像前,游客周先生鼓励家人祭拜、触摸“红军卫生员”铜像,以祈求护佑安宁。
市民以触摸“红军卫生员”铜像的方式祈福
“这尊红军卫生员铜像在遵义非常有名且备受尊敬,铜像上总是挂满了‘祈福’的红布带,而他的绑腿和布鞋则被‘祈福’的人们摸得光滑、锃亮。”遵义市红花岗区文体旅游局原党委书记孔霞告诉记者,每年到红军山拜祭红军烈士的市民,都会以不同的方式缅怀这位被尊称为“红军菩萨”的卫生员。
孔霞口中的这位“红军菩萨”的原型,是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二营的卫生员龙思泉。
龙思泉是广西人,其父亲懂中医,便引导了他从小对医学知识的兴趣。读了几年书后,龙思泉因家贫辍学随父学医。年,龙思泉参加了“百色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连队担任卫生员,后来调到营部担任卫生组长。年1月,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龙思泉随长征行进到贵州遵义。
“当时,根据中央要在遵义建立根据地的精神,驻扎在城南一带的红十三团二营批准龙思泉等卫生员负责为驻地附近的群众治病。”据孔霞介绍,遵义会议期间,龙思泉使用铜钱(刮痧)、火罐、盐巴及当地中草药为贫苦群众治疗当时流行性疾病“鸡窝寒”(疟疾),由于“医术高明”,总能药到病除,加上红军免费治病,远近求医的贫苦群众越来越多。
遵义市红花岗区文体旅游局原党委书记孔霞接受记者采访
有一次,一位远乡农民孩子来到卫生队双膝跪地请求红军卫生员救治其父亲。经请示营部领导,龙思泉背上药箱随农民孩子赶往远乡为病人诊治,经过龙思泉一天一夜的诊治,病人终于有了好转。正准备归队的龙思泉,却发现病人家门外巳经站满等待求医的病人和陪护农民。无奈,他只好留下继续为病人诊治,直至带去的药物用尽,病人还苦苦哀求,他只得用中药配方告知病人治疗方法,直至第三日才回到部队驻地。
到了驻地,龙思全发现部队已经转移,赶紧根据房东递给他的部队首长留下的纸条,往部队出发的方向追赶,却在途中于遵义城南重要关口桑木垭附近被反动武装残忍杀害,听见枪声赶到的老百姓将其安葬于桑木垭山边林下。
为纪念龙思泉,当地老百姓尊称他为“红军菩萨”。
位于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纪念碑西侧小平台上的“红军卫生员”铜像
自那以后逢年过节,受过龙思泉诊病恩惠的老百姓都会到他坟前烧香,寄托对他的哀思,求他保佑不生疾病、消灾免难。由于红军部队纪律严密,人们不知道龙思泉真名,所以立碑刻石“红军坟”三字,称其卫生员小红或“红军菩萨”。
解放后,遵义市人民政府修建红军烈士陵园,将龙思泉的遗骨迁至红军烈士陵园,重建墓园,并立碑书写“红军坟”三个大字,将小红的事迹书写于墓碑后。
自年起,为发扬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继承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的“红药箱”精神,位于红军医院多次抽调各科室骨干成员组成下乡医疗队,背上药品和设备到仁怀、务川、凤冈等地的边远山区开展义诊活动、送医下乡。
“我从小听着‘红军菩萨’龙思泉的故事长大,非常崇拜这位红军卫生员,从学校毕业后便选址在遵义会议会址附近成立医院。”医院的初衷,院长李忠禄仍有些激动,之所以取名“医院”,就是为了继承红军长征精神。
工作中的遵义医院院长李忠禄
年,在遵义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办指导下,由遵义医院院长李忠禄发起成立了“红飘带医疗队”,旨在发扬红军长征精神、继承红军卫生员龙思泉为老百姓看病的精神。
据李忠禄介绍,“红飘带医疗队”聚合了医院中西医全科、儿科、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多名专家,通过义诊方式服务贫困群众,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群众进行治疗,宣传健康知识,筛查当地多发病、疑难症,提升贫困群众的健康水平,并对基层卫生院医疗队伍进行现场教学以提高其医疗水平。
“红飘带医疗队”成立后,先后去到仁怀市大坝镇、务川县砚山镇、务川县柏村镇、凤冈县王寨镇官塘村、洪关乡苗寨等地,帮助当地救治重病、大病、疑难杂症患者以及培养村级基层医务人员,把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仅年3月-7月五个月的时间里,‘红飘带医疗队’就外出到边远贫困地区进行义诊5次、义诊人次。”遵义医院办公室主任谭舟雪表示,只要是“红飘带医疗队”帮扶过的山区病患群众,来到遵义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都可以享受减免检查费和医疗费的优惠政策。
谭舟雪介绍,除了送医下乡,“红飘带医疗队”还适时组织医疗专家深入贫困地区,对口帮扶因病致贫、因贫而治疗难的群众建档立卡体检诊疗,并送上过冬棉被、牛奶、大米等慰问品,让老百姓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红军菩萨”龙思泉的精神无处不在。
年年初,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对全国人民发起了挑战,“红飘带医疗队”发扬了红军卫生员龙思泉治病救人的精神,组织捐赠大量口罩、酒精、消毒液以及体温枪等防疫物资的同时,积极鼓励广大市民团结一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精心培训了5名志愿者参与全省的抗击疫情工作,并在疫情防控工作起到很好作用。
李忠禄表示,“红飘带医疗队”的宗旨就是发扬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传承红军卫生员龙思泉治病救人的精神,“今后,哪里有老百姓需要,‘红飘带医疗队’就会出现在哪里。”
一审:罗亚楠
二审:彭奇伟李柏杉
三审:王幸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