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在农村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贵州大地色彩斑斓,琳琅满目的美味挂满枝头,一张张笑脸在收获的田野中绽放……
走进开阳县双流镇白马村新桥组,有一片余亩的猕猴桃基地,放眼望去,一颗颗饱满的猕猴桃已挂满枝头。三三两两的村民一边在田间劳作,一边交谈着,不时还传出爽朗的笑声。
四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村民钟树华看到了,利用自己外出务工学到的技术和经验,决定种植猕猴桃。这个想法与村委会一拍即合。于是,成立了贵州开阳鸿源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钟树华任法人代表。
镇村积极邀请修文县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钟树华掌握了授粉、施肥、除虫等技术。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年,猕猴桃挂果了,产量达15万斤。令他更为高兴的是,村委会专门联系了天津聚达贸易有限公司上门收购猕猴桃,解决了销售问题,年,猕猴桃产值就达到了万元。
“以前常年守着苞谷过日子,栽苞谷、薅苞谷、搬包谷,一年忙到头,除去肥料钱、人工成本,所剩无几。现在我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还在基地里面上班,赚的钱比以前翻了好几番。”63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秀芬一边给除草一边说,她家去年光是工资收入就有10元左右,加上养猪养牛,收入有5万多元,以前紧巴巴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19年种植猕猴桃成功了,村委会和钟树华信心倍增,今年,村委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又流转了村民土地亩。目前,全村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亩,涉及农户户,其中就有25户建档立卡户。
“走咯,走咯,摘海椒去,趁现在凉快,多摘点海椒就多点收入。”凌晨六点,天刚朦胧,村巷里就传来了吴道明的吆喝声,不一会儿的功夫,吴道明就领着几个老年人一起去辣椒基地。
吴道明今年72岁,家住东山社区兰溪组,她的儿子媳妇在外面打工,留下她在家照顾孙子上学。
“平时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像我们这种老年人出去打工人家又不要,在这附近做点临时工还能找点零用钱。”吴道明一边摘辣椒一边介绍说到,她年纪大了手脚有些慢,每天能摘多斤鲜辣椒,按0.6元/斤算,一天下来就有60多块钱的收入。
像吴道明这样的老人,在何文鹏家里的辣椒基地里有很多。
何文鹏是花坪镇东山社区六池河畔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也是凤冈县六池河畔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非公党支部的书记。
今年以来,何文鹏通过“党建+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了90亩的辣椒基地。平时,他的基地里都有5-10人在采摘、搬运、烘烤辣椒,用工最忙的时候达到30人,平均每天开出元的工资,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不少用工需求。
同时,合作社采取统一育苗、提供技术指导、和群众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的形式,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和发展辣椒产业,在销售没有后顾之忧的模式之下,何文鹏带动东山社区的群众种植了亩辣椒,辐射农户户,带动建档立卡户人贫困户脱贫。一下子,他就成为全村种植辣椒的“领头羊”和“希望”。
眼下是葡萄成熟的季节,在德江县龙泉乡,余亩葡萄相继成熟,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十分诱人。
在龙泉乡良家坝村,巨峰、夏黑两个品种的葡萄全面上市,村里陆续接到订单,群众开始忙碌起来。据了解,该村以基层党建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先后在村里发展了80余亩的葡萄产业,今年已有40亩实现投产,全村迎来丰收的喜悦。按目前的挂果情况看,每亩产量在斤左右,按每斤10元的市场价,今年产值在80万元左右,良家坝村党支部书记张太明喜笑颜开。
“这葡萄种植在我们龙泉乡非常成功,非常的出名,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一年在这里打工可以收入一两万元钱”,良家坝村贫困户陈凤激动地说。
据悉,得益于独特的地理气候,该乡出产的葡萄以甘甜、多汁得名,大多采购商都是慕名前来,销路不愁。“因为我们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销售方式都是客户到园里来自行采摘,一般情况在10月份之前销售结束”,良坝村党支部书记张太明对记者说。
目前,全乡已有6家葡萄园,种植面积超过亩。
来源:众望新闻综合整理
编辑:唐海鹰严超
编审:邵梦洋
审签: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