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振兴,要立足于生态文化优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本土繁荣文化、涵育乡风,让良好生态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平塘县双河村风光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外在表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生态宜居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乡村生态优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没有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就不可持续。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推行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乡村自然资源富有价值,最终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十三五”时期,贵州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0%,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生态建设的大踏步前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美丽乡村不仅需要塑形,而且需要铸魂,既要有生态的“外在美”,更要有人文的精气神。 振兴乡村文化,既要避免“新文化”跟不上,“老文化”渐流失,乡土特色和乡村气息越来越淡的现象,又要避免人云亦云,相隔千万里,风格却一样的尴尬。 保存了完整苗族“原始生态”文化的西江千户苗寨、具有多年悠久历史的安顺天龙屯堡古镇、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特色的开阳十里画廊、以规模茶园为依托的凤冈县“茶海之心”……这些吸引万千游客慕名而来的乡村旅游点,无一不是深挖当地文化,以“特”取胜的。 这表明,繁荣乡村文化,必须深挖当地既有传统底蕴又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传承这些文化,要将村里已有的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等硬件设施利用起来,紧扣时代脉搏,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化活动,让乡村的本土文化气息浓郁而富有朝气,独特而极具魅力。 乡村振兴,振兴的是生态和文化。只有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让乡村“内外兼修”,真正成为乡村持续发展的支撑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马红梅
编辑孙蕙
编审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