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养猪为过年,养鸡只为找个盐巴钱。”而我却把能繁母猪养殖视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影响着周边村民养殖致富奔小康。
我已临近古稀之年,家住凤冈县琊川镇文昌村红旗组,家有5口人。自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就一直从事农业生产,副业是生猪养殖。这些年来,我家每年养殖1至2头能繁母猪,维持家庭生计。由于文化水平低,我一直未外出务工,在家独守老营盘,从事种养殖,但碍于技术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每年收入都不高,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过着清贫的日子。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我家,儿子不幸患了白血病,为了治好儿子的病,我和儿媳不得不向亲戚朋友东挪西借和贷款,近3年的治疗费高达40余万元,欠下了30余万元的债务。年,儿子在花去高额的医疗费用后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在痛失儿子的同时也背负了沉重的债务,那时的我不知所措、一片迷茫,独自承受着生活的苦难。
面对沉重的债务我并没有被困难压倒,而是更加坚强起来,重新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勇气。恰逢年精准扶贫展开,我毅然向文昌村委会递交了贫困户申请,通过民主评议程序被识别为贫困户,成为文昌村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为了实现早日脱贫,在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以及帮扶责任人的鼓励下,我经过苦苦思索,彻底打消了“养猪为过年”的传统思想束缚,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信心,决定选择重操旧业——立志养殖能繁母猪脱贫致富。
凭着我多年的母猪饲养经验,我厚着脸皮再次向亲朋好友借了余元购买了10头仔母猪进行饲养,不到一年的时间10头母猪都产仔了。年纯收入就5万余元,年至年间持续稳定饲养10头能繁母猪,收入同样可观。
在规模养殖上,我一直坚信由小到大、滚动发展的原则。年,在县自然资源局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鼓励下,我增加了3头母猪和2头公猪养殖。可是好景不长,灾难再一次降临到我的头上,恰逢百年未有的非洲猪瘟,尽管防控措施到位却无力回天,我饲养的包括仔猪在内的64头猪遭受非洲猪瘟袭击全部死亡,损失巨大。
在灾难面前,我没有低头,在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员的鼓励下,我迅速的购买了羽鸡苗、羽鸭苗、50羽鹅苗进行饲养,目前羽家禽长势喜人。“养鸡只为找个盐巴钱”已成为历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洋整理
编辑徐涛
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