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丨凤

土地被水泡软了,生长出来的谷子就好了,颜色变白了,所以出了临江米,我们不修水库的话哪有临江米。

我叫钟永友,原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支书,以前,我们村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那个时候朝不保夕,村民都很穷,更别说致富!   所幸,年,村里的水鸭子水库修建完成后,一切开始变得美好,水库周围的几百亩良田因此落成,可以说是肥田造成了临江村最开始的增收梦。

那个时候村民们都很积极,毛主席也号召修水利,国家还有补助,虽然有上级的支持,但是兴修水利最终还是要靠生产队的人同心协力完成,这其中的艰辛我还记忆犹新。   原来是黄泥土种庄稼也不好,变成田后,栽稻谷洒肥料都用不着很多了,这带来了收入的大变化,村民不仅有了口粮,也能将多余的粮食售卖,那时,种稻谷的话至少收六七百斤。   有了水鸭子水库后,我所在的生产队总算能吃上饱饭。但是一个水库的灌溉能力毕竟有限,眼看着还有大片土地种不出粮食,我便萌生了修建第二个水库的想法。

我想把湄潭县那边的水资源,通过一个堵塞的溶洞引到进化镇临江村这边,但是溶洞几百年来堆积的泥沙挡住了水的流通。   我们就慢慢把它弄通,打通了才过得了人,打通了之后一个是过人还有搬运东西方便点,你朝山上走的话要走很久费力好多。那个时候专门就是打洞。我们当时规划的是30个人。   光是把洞里的淤泥清理干净,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建好水库大坝。由于当时条件有限,绝大多数的工作都只能靠人工来完成。

有了水鸭子水库和九龙水库之后,临江村的土地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而且种出的东西也是远近闻名。   久而久之,临江村实现了水利化,要灌溉田就去水库放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水鸭子水库、九龙水库不仅解决全村的用水问题,也助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     如今的进化镇临江村九龙景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游玩,也让当地的村民腰包鼓了起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洋整理编辑孙文竹编审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553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